楞严经读诵网
标题

学佛前后

来源:楞严经读诵网作者:时间:2019-11-14 09:41:37
时间:公元一九七七年  地点:佛光山  听众:大专佛学夏令营(弟子心净记) 各位老师、各位学员:    今天是本山大专佛学夏令营第七期开学典礼,我谨代表全山大众,欢迎各位到这儿来研究佛法。   本山夏令营曾经停过两年没有举行了。前年夏天,本山约二十位执事到日本去访问,去年又因本山重要执事十余人到美国访问,因此,都没有能如期举行。所以,今年

时间:公元一九七七年 

地点:佛光山 

听众:大专佛学夏令营(弟子心净记)

各位老师、各位学员: 

  今天是本山大专佛学夏令营第七期开学典礼,我谨代表全山大众,欢迎各位到这儿来研究佛法。

  本山夏令营曾经停过两年没有举行了。前年夏天,本山约二十位执事到日本去访问,去年又因本山重要执事十余人到美国访问,因此,都没有能如期举行。所以,今年能再恢复举办,也算是因缘殊胜!在这开营的时候,我要把各位到这里参加夏令营的意义说明一下:

  禅宗的祖师们,对参禅的前后,总喜欢作一比较的说明。他们说:没有参禅的时候,世界是世界,人我是人我;学道以后,世界不是世界,人我不是人我;直至真正有所得后,世界仍然是世界,人我仍然是人我;学佛前后,就会有这么一个过程。

  各位在没有到佛光山之前,你们看世界、看人生、看佛法是一个怎样的看法,暂且不去谈它,现在我第一部分要告诉各位,大家已经来到佛光山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学佛,第二部分告诉各位参加夏令营获得佛法以后,应该有一个什么样的体认。

  刚才我要来参加开营的时候,看到《佛光快报》每日短论里有两句话说:“学玄奘之西行,效善财之南询。”各位来参加夏令营的活动,就像唐代的玄奘大师一样,玄奘大师是我国第一位到外国去的留学僧,他西行印度求法的那种雄心壮志,和你们来山学佛是一样的。

  “效善财之南询”一句,是指善财童子到南方参访大善知识的典故,依《华严经》记载,善财童子共有五十三参,他为求真理而到处游学参访的精神,是青年学子的楷模。各位到南台湾来研究佛法,就像善财童子向南参学一样,精神也是值得钦佩的。现在,我要谈谈参加夏令营时,应该具备的态度与心情。

     因求真理登净域

   为学佛法入宝山

  各位这次到山上来的主要意义,我先用《华严经》的二句话来说明,这两句话是“因求真理登净域,为学佛法入宝山”,这也就是《维摩诘经》里所说的我为法来,非为床座而来的意义。

  我相信各位到佛光山参加夏令营,一定具备有庄严虔诚的心理,一定是带着为求佛法求真理的心情而来,绝不只是游山玩水,或到寺院吃吃素斋而已,更不只是像一般信徒似的到庙里拜拜祈求平安而已。

  各位平常在学校里追求知识,研究学问,大体都是向心外去追求现象界的事物,也就是追求外在的客观知识。大家到佛光山来,则不是向心外去追求,而是要向心内去探讨自己心灵本性上的真理。大家到佛光山来,这里虽然也有良师益友,可以做为你们入道的助缘,但是,你们想获得的心灵平安寂静,并不假手于他人,而是在于自己,“道”,绝不是可以向他人求得的。

  禅宗有一位大名鼎鼎的石头希迁和尚,肉身不坏,现在供奉在日本东京的曹洞宗总持寺内。他十二岁去亲近六祖惠能大师,不久,惠能大师圆寂了,石头禅师奉了指示到大师兄青原行思禅师那儿去求法,当石头希迁见到行思禅师的时候,行思问他道:

  ‘你从哪里里来?’

  ‘我从曹溪来!’(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我从师父那里来。)

  ‘哦!你得什么来?’

  ‘未到曹溪也未失!’(这意思说,我没有到曹溪的时候,我的佛性真如也没有失去,我本来已有,我还要得到什么呢?)

  ‘既然没有失去,你何必要到曹溪去呢?’

  石头被这么一问,立即又答道:

  ‘假如不到曹溪,我怎能知道没有失去呢?’

  你们本来就具备有的佛性与清净真心,并不一定要到佛光山来才能得到,但是,你们不到佛光山来,就不知道自己有无尽的宝藏。所以,大家到佛光山参加夏令营,应该抱着“因求真理登净域,为学佛法入宝山”的精神而来,这才是正确的态度。

     真金须是红炉炼

     白玉还他妙手磨 

  第二点,我们来这里参加夏令营,更要具有禅宗所说的“大死一番”的气魄,把我们的执着、迷妄与自私的人生完全斩除,以呈现一个新的人生境界。有二句话说:“真金须是红炉炼,白玉还他妙手磨”,从字面上解释很容易懂,就是一块真的黄金,也需要从大冶红炉里冶炼出来,就是一块很好的白玉也要巧匠的妙手雕琢才能成器。

  各位都是具有黄金白玉之质,在材上都是人中上品,但是,具有这种优良的本质,如果不加琢磨也是不会成功的。那么怎样来磨练呢?在社会上提倡的方法是教育、爱护与鼓励;但到佛门来,并不一定如各位所想象的一般,佛法的教育有时候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着手的。

  譬如禅宗提倡棒喝教育,有理给你三十棒,无理也给你三十棒;你说话打你几下,你不说也要打你几下;这样也不对,那样也不对;对于这种棒、打、喝、骂,各位暂且不要误会禅师都是如此地凶狠霸道,没有慈悲心。

  事实上,在佛教的教育里面,有时候,看起来象是很无情很不合理的教育方式,但往往会有很好的效果,用无情来度有情,也可以说是用无理来度有理。看起来是无情、是无理,其实是大慈悲、大智能。因为你的理里面有执着,佛教要把你的执着祛除,就得先用无理来对付你。举例子说,我们从小学习念经,老师来了,一个耳光。

  ‘怎么打我?’

  ‘你念这么大声做什么?’

  好了,我们念小声一点,但是老师又来一个耳光。

  ‘老师!这又为什么?’

  ‘怎么听不到你的声音?’

  老师要打你,并不是有声音没有声音,他就是要打你。打你的意思,在声音以外。有时眼睛向外瞟了一下,又是赏来一个耳光,打过了还要骂你:

  ‘你看什么?这里哪里一样东西是你的?’

  自己想一想,确实没什么东西是我的,不看就是了。所以我们就训练自己,甚至走路的时候都不向外看,老师发现了,他又一个耳光打来。并且骂道:

  ‘瞪开眼睛,照顾脚下。’

  对于这种无理无情的教育,到了最后,我们都习惯了,只要老师一走到身边,就站起身来说:

  ‘老师!你要打就打好了,我们也不想再问为什么了!’

  像这样训练,使一个人在无理之前,都能服从,那么在真理之前,又怎能不低头呢?在无情无理的丛林里,你说,我头痛,肚子痛要请个假,休息一下,这是不会准的。

  ‘老师会严厉的叱喝:‘没有出息,一点小小毛病就不能忍耐!’

  ‘振作起来,学佛的人生死都不怕了,还怕头痛?’

  从表面看起来,老师是毫不顾念我们的痛苦与生死,但是事实上,他是大慈悲,他是在琢磨我们,启迪我们。

  你们到了佛光山,希望各位能适应这种僧院的生活,因为要求法,就得抱着“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决心才行。

  十几年前,在台湾上演过一部“宫本武藏”电影,宫本武藏是日本历史上有名的剑圣,是泽庵和尚把他训练出来的。他本来是一位冥顽不化的游民,警察也拿他没有办法,当时,泽庵和尚把他抓起来,吊在树上,大热天下被太阳晒,下雨时让雨淋。他在树上大骂:‘坏和尚!恶和尚!’骂得再大声,泽庵和尚还是安闲自在,而且又把他关起来,他捶打墙壁,暴跳如雷,但是,时间久了,没有力气打,也没有气力骂了,凶残暴戾之性没有了,宫本武藏后来成为一个脱胎换骨的人,这就是泽庵和尚教育的成功。

  佛光山的“大佛法语”有四句话说:

  “千锤百炼出深山,烈火焚烧莫等闲;

   粉身碎骨都无怨,留得清白在人间。” 

  这四句话说的是什么东西?这指的是“石灰”,石灰从矿里千锤百链开采出来,它在窑里面,经过很强烈的火焚烧,然后再经过粉身碎骨的冶炼,终于能留得清白在人间的墙壁上,这种千锤百炼,然后可以派上用场的教育,是值得记取的。

     发心求证无师道

     以启无上甘露门 

  我们到这里来学道,是发心而来的,有心而来的,我们来求的是什么道?“无师道”这是我们自己本具有的。所谓无师道,不是指技术工艺,不是文学数理,甚至不是知识的辩论,更不是思想的戏论,而是必须自己去求证和体验的那个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就是要自己去取证,取证后才能启开甘露法门。

  我们平常在学校里求知识,为的是什么?为了将来有职业,为了衣食、为了名利、为了富贵,这是很有限的意义,而我们来学佛法的受用,不光是为了衣食与荣华富贵,它主要的是使我们能够安心立命,了生脱死,认识自己本来面目,学佛主要是学自己,要向自己的本心下功夫。

  平常我们看到有人手里拿着一串念珠,说是念佛,有时,佛菩萨也要拿念珠,有人怀疑地问:

  ‘佛菩萨拿念珠又念谁呢?’

  ‘念自己!’

  ‘佛菩萨为什么要念自己呢?’

  ‘求人不如求己!’

  佛法不是叫人顶礼膜拜偶像而已,主要的是借菩萨的慈容,把一个人原本具足的佛性,加以开显出来。

     成就甚深平等忍

     增长如空大慧心 

  我们的蒋院长,就任行政院长时所发表的谈话中,曾希望我们的社会能做到平实、平凡与平等,社会上常有人提倡人权平等、种族平等、男女平等,佛教所讲的平等,则和世人所说的平等不尽相同。佛教主张十法界的众生都能平等,佛教从修行引发正义的平等,有更深的含意,有更广大的内容,我们到这里来学佛法,就是要来学习甚深的平等忍,以回向布施给一切法界众生。

  “增长如空大慧心”,世间上什么最大?海洋最大吗?哪里一座山最大?哪里一个国家最大?哪里一个星球最大?这些都不算最大,最大的是虚空,虚空何以为大?空是什么?“空”是我们大家的本来面目,缘起自性。

  我们每一个人的自性充满法界,等如虚空,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亘古今而不变,历万劫而常新,只可惜我们都不知道,这就如同《法华经》中所说的“怀珠作丐”、“有宝为穷”,希望我们藉夏令营的机会,把自己本具的宝藏开采出来。

  最近世界正在闹能源危机的问题,科学家们有的上山,有的入海,都在设法探求能源宝藏。其实,真正的能源宝藏,不是在山里面,也不是在海里面,而是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面。各位这次到佛光山来,可以说是在开采自己内心的能源宝藏。

  其次,我要谈的是各位在参加夏令营以后,可能收获到什么样的成果。

  学习前,要订个目标,这是教育家所常说明的,这在佛法里,我们叫做“克期取证”,订一个期限,而立志一定要达到的目标。比如打佛七、禅七,有一个七、两个七,甚至于七七四十九天内要克期取证。

  在两周的夏令营里,我们也要订个目标,使在这里学了佛法以后,有某种程度的受用。

     常乐柔和忍辱法

     安住慈悲喜舍中 

  大家参加夏令营以后,要能“常乐柔和忍辱法,安住慈悲喜舍中”。过去,我们有时候,好勇、好强、好斗、无恒、无心、无志、任性、执着、自私,现在我们把它改成为慈悲喜舍,肯回头认错,不与人争强好胜,做事耐烦落实,立愿以智能堪忍对方的欺凌,运用柔和忍辱的妙方,境界会更高。

  各位同学!你们知道把身心安住在什么地方吗?还没有学佛以前,你们安住在书本上,其次安住在交朋友感情上,再等而下之,就是安住在吃喝玩乐上了。这许多安住都不究竟、不长久,甚至往往会有危险,只有慈悲喜舍才是心灵上最佳的安住地方。

     平常一样窗前月

     才有梅花便不同

  我刚才讲的是身心的安顿,现在讲的是生活如何处理,生活上如果有了佛法,情况就大大不同了。平常欢喜吃珍肴美味,有了佛法以后,粗茶淡饭也并不觉得逊色;过去穿的衣服是讲时尚,赶时髦,有了佛法以后,粗布的衣服,也会感到无上庄严。

  在日常生活中,学佛与不学佛的境界,也有很大的不同,就像平常一样的窗前月亮,窗外一枝寒梅,忽然含苞待放,那夜晚的宁静,优美的感受,就不一样了。

     竹密不妨流水过

     山高岂碍白云飞 

  河流里,不管竹筏编的如何紧密,还是挡不住潺潺而过的流水,即使再高的山,也绝不能障碍白云的飘动。这个意思,就是告诉各位,世间法是不妨碍出世间的佛法的,你们研究佛法之后,即使男婚女嫁,也一样许可,吃荤吃素在佛法也不是太大的问题。佛教也并未严格的要求每个人都要出家,佛教的经论与宗派虽然很多,不仅不会成为日常生活的束缚,而且还可以助长我们的成功;山不管怎么高,白云仍可以自在越过,有了佛法,是不会被任何知见的高山所阻挡的。

     一色一香无非道

     或语或默终是禅

  这意思就是说,等到我们得到佛法的受用以后,你所看到的青青杨柳,就是如来清净的法身,听到的潺潺流水,就是诸佛说法的声音,山河大地,都有无限的妙用禅机,所谓“青青翠竹,无非般若;郁郁黄花,皆是妙谛。”那时候的心境就与常人不一样了,或动或静,皆能自由的运用,本性开显,用慧眼观照一切,则清净光明的世界就会展现在大家的眼前。这也就是大家参加夏令营最大的意义和收获。

\

\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紫乱朱 以紫乱朱

以紫乱朱成语名称以紫乱朱成语拼音yǐ zǐ luàn zhū成...

以老卖老 以老卖老

以老卖老成语名称以老卖老成语拼音yǐ lǎo mài lǎo成...

以聋辨声 以聋辨声

以聋辨声成语名称以聋辨声成语拼音yǐ lóng biàn shē...

以肉去蚁 以肉去蚁

以肉去蚁...

1997年5月4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5月4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5月4日出生的人五行缺什么?公历1997年5月4日出...

最新文章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古诗原文[挑...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_1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_1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深而不诡 情深而不诡

情深而不诡...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情;性自有常,故任性人...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古诗原文[挑错/...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 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

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