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读诵网
标题

如果自己感到自己的贪爱、瞋恚与痴迷都消灭了,那他是否可以宣称

来源:楞严经读诵网作者:时间:2019-11-09 09:35:36
答:我们必须了解烦恼有三个层次,即: 潜伏性的烦恼:潜藏在名色相续流当中,没有在心中显现出来的烦恼。 困扰性的烦恼:浮现在心中、造成困扰的烦恼。 违犯性的烦恼:促使人造作不善的身业或语业的烦恼。 阿罗汉必须完全灭除这三层次的烦恼。就凡夫而言,当心中没有烦恼生起时,他可能会感到自己的烦恼都消灭了。然而,那种境界可能只是因为困扰性的烦恼与违犯性的烦恼暂时被强有力的观智或禅那降伏而已,实际上他还未证得圣

答:我们必须了解烦恼有三个层次,即: 潜伏性的烦恼:潜藏在名色相续流当中,没有在心中显现出来的烦恼。 困扰性的烦恼:浮现在心中、造成困扰的烦恼。 违犯性的烦恼:促使人造作不善的身业或语业的烦恼。 阿罗汉必须完全灭除这三层次的烦恼。就凡夫而言,当心中没有烦恼生起时,他可能会感到自己的烦恼都消灭了。然而,那种境界可能只是因为困扰性的烦恼与违犯性的烦恼暂时被强有力的观智或禅那降伏而已,实际上他还未证得圣道智,还有潜伏性的烦恼存在。只要还有潜伏性的烦恼存在,遇到诱发的因缘时,困扰性的烦恼与违犯性的烦恼可能再度生起。 大龙大长老就是一个很有名的例子:他是法施阿罗汉的老师,已经修行止禅与观禅超过六十年以上,然而他还是一个凡夫。虽然他还是一个凡夫,但是由于强而有力的止观禅修力量,所以在长达六十年的时间里他的心中都没有烦恼生起,而且他持戒非常清净、严谨。由于这些缘故,他认为自己已经证得阿罗汉果。 有一天,他的学生法施阿罗汉坐在自己的日间住处,心里想:「我们住在伍加瓦里卡的老师大龙大长老是否已证得最究竟的沙门果位呢?」于是他照见到他的老师还是一个凡夫,而且知道若他的老师不了解这项事实的话,那么他一直到死亡都还只是一个凡夫。于是他以神通力飞到老师的日间住处,顶礼老师并且执行对老师的义务之后,他坐在一旁。大龙大长老问说:「法施贤友,你为什么忽然来到这里?」法施阿罗汉回答说:「尊者,我想来问一些问题。」大长老说:「问吧,贤友,我会尽自己所知道的来回答你。」于是法施阿罗汉问了一千个问题,大龙大长老毫不迟疑地回答了每一个问题。 法施阿罗汉称赞老师说:「尊者,您的智慧真是敏锐。您在什么时候达到如此的境界?」大长老回答说:「六十年以前。」法施阿罗汉问说:「尊者,您修行禅定吗?」大长老回答说:「贤友,禅定并不困难。」法施阿罗汉说:「尊者,那么就请您变出一头大象来吧。」大长老就变出一头全身纯白色的大象。法施阿罗汉又说:「尊者,现在就让那头大白象两耳向外伸张,尾巴直竖,长鼻伸入口中,发出惊天动地的怒吼声,向您直冲过来吧。」大长老照着他所说的一一地变现了。然而,当他看到那头凶猛的大白象朝着自己飞奔过来的恐怖景象时,他跳了起来,拔腿就跑。法施阿罗汉伸手捉住老师的袈裟边缘,说:「尊者,诸漏已尽的人还会胆怯吗?」 这时大长老才了解自己还只是一个凡夫。他跪了下来,说:「法施贤友,请帮助我。」法施阿罗汉说:「尊者,不要担心,我正是为了要帮助你才来的。」于是他为老师讲解一种禅修业处。大长老领受了业处之后,向行禅的道路走去。当他走到第三步时,就证得了阿罗汉果。 因此,向别人声称自己的成就是不好的,因为你很可能会像大龙大长老那样高估了自己。你最好能依照佛陀的教导谨慎地检查自己。例如:须陀洹圣者完全灭除了身见、怀疑、嫉妒、悭吝与戒禁取见。他对佛、法、僧三宝具足不可动摇的信心。他持戒清净,宁可牺牲自己的生命,也绝不愿故意犯戒,即使是在梦中亦然。有时他会无意中在身、口、意方面犯过错,但是他会坦白地认错,绝不会隐瞒自己的过失。由于他已经透彻地了知缘起及行法的无常、苦、无我本质,因此他彻底地灭除了认为有灵魂或自我的邪见。无知的人误认为有两种「我」,即至上我与生命我。至上我是指造物主;生命我是指由一生转世到下一生的我或死后断灭的我。须陀洹圣者断除了这两种我见。因此,如果你有时会生起犯戒的心,或怀疑三宝,或相信名色法是你或你所有,或者你相信有创造世界的造物者,那么你就不可能已证悟须陀洹果,更不用说阿罗汉果。 斯陀含圣者将贪、瞋、痴的力量减弱。阿那含圣者灭除了瞋恚与欲界的贪爱,因此他不会再生气、忧愁或害怕,也不会对感官享乐有任何执着。即使是在家人,当他证悟阿那含果之后,他自然就放弃金、银、钱、宝等物。因此,如果你还会生气、忧愁或害怕,或者你还接受金钱等,你就不可能已证得阿那含果。当你的六根接触到可爱的色、声、香、味、触、法这六尘时,如果还有丝毫的爱着生起,你就不可能已证得阿那含果。当你的六根接触到可厌的六尘时,如果还有丝毫的恼怒生起,你也不可能已证得阿那含果。 阿罗汉已经完全灭除了其余的一切烦恼,包括骄慢、掉举、无明、昏沉与睡眠在内。他对生命没有丝毫的留恋。他的诸根安详宁静,了无瑕疵。他经常照见行法的无常、苦、无我本质;唯有在他注意概念法时,才会知道「这是男人、女人、父亲、儿子……」。因此,如果你还贪爱自己的生命或对自己的成就感到骄傲,你就不可能已证得阿罗汉果。如果你不具足持续不断地经常照见行法为无常、苦、无我的强有力正念,你就不可能已证得阿罗汉果。 以上所说的只是自我检验的一些例子而已,你应当在良师的指导之下,详尽地研究上座部圣典,以便彻底地了解如何验证自己的禅修体验。

\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私废公 以私废公

以私废公成语名称以私废公成语拼音yǐ sī fèi gōng成...

以石投卵 以石投卵

以石投卵成语名称以石投卵成语拼音yǐ shí tóu luǎn成...

以盲辨色 以盲辨色

以盲辨色成语名称以盲辨色成语拼音yǐ máng biàn sè成...

以简御繁 以简御繁

以简御繁成语名称以简御繁成语拼音yǐ jiǎn yù fán成...

以眼还眼 以眼还眼

以眼还眼成语名称以眼还眼成语拼音yǐ yǎn huán yǎn成...

最新文章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古诗原文[挑...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_1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_1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深而不诡 情深而不诡

情深而不诡...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情;性自有常,故任性人...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古诗原文[挑错/...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 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

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