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读诵网
标题

如何理解“迷”与“悟”?

来源:楞严经读诵网作者:时间:2019-11-06 09:40:43
如何理解“迷”与“悟”?问:怎么理解迷与悟?  大愿法师答:佛法看起来浩瀚如海,其实整个佛教所有的教义都是围绕两个字来开展,哪两个字?是迷与悟。  我们的人生没有明心见性之前是个迷惑的人生,充满种种的痛苦和烦恼,因为无始无明,所以我们起烦恼,迷惑了。迷惑了之后我们就会去造种种的业:善业、恶业、无记业,种种的行为,种种的业。因为业就会招感六道轮回的苦果,所以我们的生命在没有解脱之前,总是处在惑、业、
如何理解“迷”与“悟”?

如何理解“迷”与“悟”?

问:怎么理解迷与悟?

  大愿法师答:佛法看起来浩瀚如海,其实整个佛教所有的教义都是围绕两个字来开展,哪两个字?是迷与悟。

  我们的人生没有明心见性之前是个迷惑的人生,充满种种的痛苦和烦恼,因为无始无明,所以我们起烦恼,迷惑了。迷惑了之后我们就会去造种种的业:善业、恶业、无记业,种种的行为,种种的业。因为业就会招感六道轮回的苦果,所以我们的生命在没有解脱之前,总是处在惑、业、苦,这个循环之中,不得自由,不得自在,感受到三苦、八苦、无量诸苦。

\

  释迦佛觉悟证道的时候说:大地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

  这是因为妄想就会有烦恼障,因为执着就会有所知障。因为有烦恼障和所知障,我们就迷惑了。迷惑了就会造业,造业就会有业障。造业以后就要感苦果,就要受报,那就有报障,也就是苦障,受苦了,所以我们说愿消三障诸烦恼。

  我们迷惑的时候,处在迷的时候,我们人生的现实就是苦。所以释迦佛成道以后,初转四谛法轮的时候就从苦谛讲起。所以佛教是最现实的,并不是逃避现实;它敢于直面、敢于正视人生的痛苦、无常和虚幻,敢于直面生命的本来面目。而且它也是最彻底的。因为它直接从我们生命的当下来解决问题,狂心顿歇,歇即菩提。凡与圣只在迷悟一念之间,并不是要心外去求法。所以佛法是最彻底,最圆满、最究竟的,教我们直接在生命的当下,修行落实于当下,修行在当下就要修,来告诉我们解决问题,断尽烦恼的门径和方法。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碫投卵 以碫投卵

以碫投卵...

以礼相待 以礼相待

以礼相待成语名称以礼相待成语拼音yǐ lǐ xiāng dài成...

以瞽引瞽 以瞽引瞽

以瞽引瞽...

以筌为鱼 以筌为鱼

以筌为鱼成语名称以筌为鱼成语拼音yǐ quán wéi yú成...

以白为黑 以白为黑

以白为黑成语名称以白为黑成语拼音yǐ bái wéi hēi成...

最新文章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古诗原文[挑...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_1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_1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深而不诡 情深而不诡

情深而不诡...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情;性自有常,故任性人...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古诗原文[挑错/...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 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

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