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读诵网
标题

善导大师在《观经疏》中对第十八愿的三处解释

来源:楞严经读诵网作者:时间:2019-10-19 09:39:04
(一)《观经疏》之文一 我们来看,《观经疏》第一条文(《善导大师全集》三十一页),整句是:一心信乐,求愿往生,上尽一形,下收十念,乘佛愿力,莫不皆往。 分为四节: 一、「一心信乐」,解释愿文「至心信乐」。 二、「求愿往生」,解释「欲生我国」。这就好懂了。 三、「上尽一形,下收十念,乘佛愿力」,共十二个字,解释「乃至十念」,可见得是重点。「上尽一形」从「下收十念」引申,但特别加上「乘佛愿力」四个字。
(一)《观经疏》之文一 我们来看,《观经疏》第一条文(《善导大师全集》三十一页),整句是:一心信乐,求愿往生,上尽一形,下收十念,乘佛愿力,莫不皆往。 分为四节: 一、「一心信乐」,解释愿文「至心信乐」。 二、「求愿往生」,解释「欲生我国」。这就好懂了。 三、「上尽一形,下收十念,乘佛愿力」,共十二个字,解释「乃至十念」,可见得是重点。「上尽一形」从「下收十念」引申,但特别加上「乘佛愿力」四个字。 四、「莫不皆往」,即是「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二)《观经疏》之文二 我们再看第二条文,引自《观经疏‧和会门》(《善导大师全集》五十一页),整句是:但能上尽一形,下收十念,以佛愿力,莫不皆往,故名易也。 分为三节,对照愿文: 一、「但能」是「只要」,显示很容易,只要信,只要愿,只要念佛;可以看作是对应说明「至心信乐,欲生我国」。 二、「上尽一形,下收十念,以佛愿力」解释「乃至十念」;同样加了「上尽一形」,又强调「以佛愿力」。 三、「莫不皆往」解释「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故名易也」

\

:总体说明净土法门是易行道

\

,易就易在第十八愿,佛之愿力。(三)《观经疏》之文三 再下一行,引自《观经疏‧和会门》(《善导大师全集》五十一页),整句是:若我成佛,十方众生,称我名号,愿生我国,下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分五节,对照愿文: 一、「若我成佛,十方众生」,对应愿文「设我得佛,十方众生」,一样。 二、「称我名号」,用来解释「至心信乐」。很特别,值得注意。 三、「愿生我国」,就是解释「欲生我国」。 四、「下至十念」,解释「乃至十念」。 五、「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还是原文,没有动。摘自善导大师释第十八愿(两种释义方法:对文增减、总显其义)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 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

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

惊才风逸,壮志烟高。 惊才风逸,壮志烟高。

惊才风逸,壮志烟高。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惊才风逸...

情欲意识,尽属妄心消杀得 情欲意识,尽属妄心消杀得

情欲意识,尽属妄心消杀得,妄心尽而后真心现。古...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情;性自有常,故任性人...

最新文章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古诗原文[挑...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_1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_1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深而不诡 情深而不诡

情深而不诡...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情;性自有常,故任性人...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古诗原文[挑错/...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 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

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