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读诵网
标题

印光大师论“死”

来源:楞严经读诵网作者:时间:2019-10-07 09:34:53
印光大师论“死” 1、“死”——学道之人念念不忘此字,则道业自成。2、汝将死,快念佛。志若真诚,便预莲池,声闻缘觉犹弗住,定克证等妙圆乘。汝将死,快念佛。心不专一,决堕地狱,饿鬼畜生尚难求,勿妄想人天福果。3、印祖自励法语:(1)虚度七十,来日无几。如囚,而永无出此苦娑婆之期矣。祈慧詧是幸。——《增广卷二与方圣胤居士书》。  10、习之心,唯勤唯切,而消习之效,未得未见.其故何也?盖以生死心不切,
印光大师论“死” 1、“死”——学道之人念念不忘此字,则道业自成。2、汝将死,快念佛。志若真诚,便预莲池,声闻缘觉犹弗住,定克证等妙圆乘。汝将死,快念佛。心不专一,决堕地狱,饿鬼畜生尚难求,勿妄想人天福果。3、印祖自励法语:(1)虚度七十,来日无几。如囚

\

赴市,步步近死。谢绝一切,专修净土。倘鉴愚诚,是真莲友。——《三编下·苏州报国寺关房题壁偈(民廿四年)》。(2)道业未成,敢使此心散乱;死期将至,力辞一切应酬。 [size=+0](3)念佛方能消宿业,竭诚自可转凡心。寡过未能为我憾,居心无伪任人非。——《续编下·楹联/自励》4、闭户拒来人,痛念死期将至;专心修净业,深惭道业未成。5、至谓欲心不贪外事,专念佛。不能专,要他专。不能念,要他念。不能一心,要他一心等。亦无奇特奥妙法则,但将一个“死”字,贴到额颅上,挂到眉毛上。果能生死心切,信得及,不生一念疑惑之心。则虽未出娑婆,已非娑婆之久客。未生极乐,即是极乐之嘉宾。见贤思齐,当仁不让。岂肯因循怠忽,以致一错而成永错乎哉。有血性汉子,断断不肯生作行肉走尸,死与草木同腐矣。勉旃勉旃。——(增广文钞卷一复邓伯诚居士书二)。6、念佛要时常作将死、将堕地狱想。则不恳切亦自恳切,不相应亦自相应。以怖苦心念佛,即是出苦第一妙法。亦是随缘消业第一妙法。7、今年之乱,千古未闻。此皆吾人往昔劫中恶业所感。故虽未实受害,而其惊慌惨凄,何可名言。阁下既知气愤为害,何不当发气愤之时,作我已死想。死则任人所为,绝不相争矣。若常时作将死想,则道念自切,情念自息矣。——《文钞三编卷三复马宗道居士书一》。8、念佛之人,有病,即作将死想,一心念佛。寿若未尽,反能速愈。若唯望病愈,则是怕死。有怕死之心,便难感佛。——《文钞续编上复曾怡之居士书》。9、世间不明理之人,一有病,不是怨天尤人,便是求神祷鬼,徒增业障,有损无益。阁下素修净业,而且令夫人料理家事,妻贤子孝,心中了无可忧虑者。宜将一切家事,并自己一个色身,悉皆通身放下。以一尘不染心中,持万德洪名圣号,作将死想,除念佛求接引外,不令起一杂念。能如是者,寿已尽,则决定往生西方,超凡入圣。寿未尽,则决定业消病愈,慧朗福崇。若不如是作念,痴痴然唯求速愈,不唯不能速愈,反更添病。即成寿尽,定随业漂沈

\

,而永无出此苦娑婆之期矣。祈慧詧是幸。——《增广卷二与方圣胤居士书》。  10、习之心,唯勤唯切,而消习之效,未得未见.其故何也?盖以生死心不切,而只将此超凡入圣,消除惑业,成就净念,作口头活计,故无实效也。徜知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净土法门更为难闻。今幸得此大丈夫身,又闻最难闻之净土法门。敢将有限光阴,为声色贷利消耗殆尽。令其仍旧虚生浪死,仍复沈沦六道,求出无期者乎。直须将一个“死”字(此字好得很)挂到额颅上。凡不宜贪恋之境现前,则知此吾之镬汤炉炭也。则断不至如飞蛾赴火,自取烧身矣。凡分所应为之事,则知此吾之出苦慈航也。则断不至当仁固让,见义不为矣。如是则尘境即可作入道之缘。岂必屏绝尘缘,方堪修道乎。盖心有所主,不随境转,则即尘劳为解脱。所以金刚经屡屡令人心不住相。发心度尽一切众生,而不见能度之我,所度之人与众生,并所得之无余涅槃之寿者相,方为真行菩萨道。若见有我为能度,生为所度,及无余涅盘槃之所度法者。虽则度生,实于一乘实相之道,未能相契。以不了众生当体是佛,佛性平等平等。妄起凡情圣解。致无为利益,成有为功德矣。何况声色货利之贪恋粘著乎哉。然人生世间。不可无所作为。但自尽谊尽分,决不于谊分之外,有所觊觎。士农工商,各务其业,以为养身养家之本。随分随力执持佛号,决志求生。凡有力能及之种种善事,或出资,或出言,为之赞助。否则发随喜心,亦属功德。以此培植福田,作往生之助行。如顺水杨帆,更加橹棹,其到岸也,不更快乎。腊月三十日,乃一岁之尽日。倘预先未曾打叠得好,则债主怨家,群相系缚,那容你过。临命终时,乃一生之腊月三十日也。倘信愿行资粮未具,贪瞋疑恶习犹存。则无量劫来怨家债主,统来逼讨,那肯饶你。莫道不知净土法门者,无可奈何,随业受生。即知而不务实修者,亦复如是,被恶业牵向三途六道中,永永轮回去也。欲求出苦之要,唯有念念畏死及死而堕落三途恶道,则佛念自纯,净业自成。一切尘境,自不能夺其正念矣。心经云,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内之根身,外之器界,五蕴包含净尽。能见其是空,则即五蕴,离五蕴。法法头头,皆是大解脱法门,大涅槃境界矣。——《增广卷二复宁波某居士书》。 11、天灾人祸,无有底极。实足为“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之证。亦堪为信愿念佛,往生西方之最切警策也。念佛心不归一,由于生死心不切。若作将被水冲火烧,无所救援之想及将死,将堕地狱之想。则心自归一,无须另求妙法。故经中屡云,思地狱苦,发菩提心。此大觉世尊最切要之开示,惜人不肯真实思想耳。地狱之苦,比水火之惨,深无量无边倍。而想水冲火烧则悚然,想地狱则泛然者。一则心力小,不能详悉其苦事。一则亲眼见,不觉毛骨为悚然耳。——《增广卷二致包师贤居士书》。12、汝之所说,乃一切人之通病。欲治此病,非想念苦境不可。经云,思地狱苦,发菩提心。然地狱之苦,以未曾亲见,无善根人,尚不能顿发出离逃避之心。最切要者,当想两军交战,炮声如雷,子弹如雨,飞艇在上,地雷在下,一时齐发,则两军之人同皆粉身碎骨,随炮子以分散,化作乌有,我亦身预其中。当其将发未发之时,尚知念佛求生之事。此时惶恐万分,而营官指挥,各执枪炮,不敢稍懈,懈则即时见杀。此时断不至事务所牵,恐怖所碍,不能念佛矣。此种境界,不及地狱万分之一,以凡夫心力所能想到,故想时便毛骨耸然,如亲经历也。汝之懈怠,由于不详审未来之苦。倘能详审以思,断不至长时懈怠。至于事牵,亦属浮泛之遮护语,非实情也。今为一喻,如孝子思亲,虽与人百凡应酬,其心中常常有思亲之念,不能暂忘。又如贪淫之人,常想美女,彼虽终日各有事业,而其心中想美女之心,不能一刻相忘。汝能若临阵之欲脱苦,孝子之思亲,淫士之恋女。则一切时一切处,均能念佛,不能间断矣。其余种种法则,文钞悉具。但熟读精思自得,故不多及。——《三编卷三复智正居士书二》。 求生西方比求来生做人还容易来生做人,比临终往生还难。何以故?人一生中所造罪业,不知多少。别的罪有无且不论,从小吃肉杀生的罪,实在多的了不得!要发大慈悲心,求生西方净土,待见佛得道后,度脱此等众生。则仗佛慈力,即可不偿此债。若求来生为人,则无大道心。纵然修行的工夫好,其功德有限。因系凡夫人我心做出来的,故没有大功德。况汝从无量劫来,不知造了多少罪业。宿业若现,三途恶道,定规难逃。想再做人,千难万难。是故说求生西方净土,比求来生做人还容易。以仗佛力加被故,宿世恶业容易消。纵未能消尽,以佛力故,不致偿报。(出自《印光大师文钞三编卷三·复智正居士之母书)欲现生了生死当修净土须知佛法,法门无量,欲依之修持了生脱死,必须到业尽情空地位,方可。否则,梦也梦不著。唯净土法门,若具真信切愿,加以志诚恳切念佛,则便可仗佛慈力,带业往生净土。一得往生,则已了生脱死,超凡入圣矣!倘不依此法,另修别种法门,则断难现生了脱。现生得遇此法,而不注意,将来岂能又遇此法,而即注意修持乎。是以宜及早注意于此法(净土法门)也。(文钞续编卷上〈复姚维一居士书〉) 佛法广大,虽登地菩萨,不能尽知。然欲得实益,只此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便可出生死,证涅槃,圆成佛道。我等下根凡夫,非从极约之法门做,则只成种善根而已。欲得现生就了生死,梦也梦不著。(文钞三编卷二〈复陈莲英女居士书〉)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私害公 以私害公

以私害公成语名称以私害公成语拼音yǐ sī hài gōng成...

以石投水 以石投水

以石投水成语名称以石投水成语拼音yǐ shí tóu shuǐ成...

以简驭繁 以简驭繁

以简驭繁...

以私废公 以私废公

以私废公成语名称以私废公成语拼音yǐ sī fèi gōng成...

以石投卵 以石投卵

以石投卵成语名称以石投卵成语拼音yǐ shí tóu luǎn成...

最新文章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古诗原文[挑...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_1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_1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深而不诡 情深而不诡

情深而不诡...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情;性自有常,故任性人...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古诗原文[挑错/...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 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

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