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读诵网
标题

以勇猛心消除业障

来源:楞严经读诵网作者:时间:2019-09-10 09:42:58
时值末法,念佛众生首先要明了自己无量劫来累积的业障问题,才能发菩提心,老实念佛,求生净土。木轮相法,是佛陀嘱托地藏菩萨教化念佛众生明了业障问题的妙法。可惜,目前知道者少,修习者少,真正老实念佛得道者也少。笔者修习净禅廿余年,至今不仅难以清净六根,还难以知晓、忏悔和消除自己无量劫来所随身累积的如恒河沙数的业障。因此,仍然烦恼不断,业障不明,成就不长,苦苦不息。这是为什么?三、读不懂佛经,不读佛经,依

时值末法,念佛众生首先要明了自己无量劫来累积的业障问题,才能发菩提心,老实念佛,求生净土

木轮相法,是佛陀嘱托地藏菩萨教化念佛众生明了业障问题的妙法。可惜,目前知道者少,修习者少,真正老实念佛得道者也少。

笔者修习净禅廿余年,至今不仅难以清净六根,还难以知晓、忏悔和消除自己无量劫来所随身累积的如恒河沙数的业障。因此,仍然烦恼不断,业障不明,成就不长,苦苦不息。这是为什么?

\

去年,笔者在九华山地藏王菩萨道场,醒悟到原来自己是以贪欲心念佛求佛恩惠,以妄想识见佛如来。所以会这样,根源在于自己钝根少善,懒惰懈怠,不读佛经,盲目修行。

表现概括如下:

一、没有勇气承认自己随身业障。投生娑婆世界,苦不堪言。当忍受疾病、穷困、灾难及被陷害、欺骗、压迫、凌辱、虐待等种种痛苦中,自己往往或悲叹命运,或怨于社会,或怪罪他人,不会想到自己所忍受的种种痛苦就是自己宿世和现世作恶的业报。即使想到因果关系,也没有勇气承认受苦是自己随身业障的报应,总认为自己是好人,受苦是命中注定,是老天对自己不公正。这完全是愚痴的怯弱!即使在念佛或坐禅中,也是将心外佛相当作念佛对象,将所觉的佛法当作能觉的佛心,将身外境界当作身心本性,就是没有勇气联系自己无量劫来所造的如恒河沙数的无量业障,所以难免要受种种业障苦报。联想到当代有些佛教名人,通宗通教,能讲经说法,自己却体弱多病,尤其是临命终时,重病缠身,受尽痛苦,也是没有勇气承认自己随身业障,真是可悲可怜。要懂得,在末法时代,即使闻到佛法的修行者,也多是在过去无量世劫中屡屡作恶,偶有微少善根者。若是善根深者,早在正法、像法时世,学佛修行,已得解脱,不致遭遇法尽末世时,再投生娑婆世界,除非是佛菩萨为度化众生悲愿而来。若真是佛菩萨悲愿而来度化众生,一旦被众生公认或知道,定会涅架寂静,绝不会在娑婆世界养尊处优地接受大众顶礼膜拜而洋洋得意。作为末法时代的念佛人,无论出家、在家仁者,都应当要自知自明,以勇猛心,修习木轮相法,承认无量劫来自己随身的业障,从而,老实念佛,忏悔业障,从根本上解脱世间痛苦。

二、唯求佛力代为消业。当笔者勇敢承认受苦是自己作恶业报,在未明随身怎样业障的情况下,企图靠日念万声佛号来解脱痛苦。在念佛中,偏重于声相和形式,不懂得忏悔自己业障,唯求佛力代为消业。如此修行,正象印光法师批评指出:“皆属虚张声势,以自诳诳入耳。此种习气,染之则徒劳无功,小则无而为有,大则以凡滥圣,非徒无功,其罪有不可尽言者。”(录自苏州灵岩山寺版本《印光法师文钞三编下,复周群铮居士书》984页)印光法师教导我们:念佛要都摄六根,净念相续。若自己在念佛中连随身的业障都不懂得忏悔,又怎能净念相续呢?更何况众生定业,佛是无法代为的。念佛要信心清净,必须要同忏悔自己的业障连在一起。作为凡夫的我们,在过去无量劫的生死轮回中,犯下如恒河沙的过错,积聚如恒河沙的业障。我们念佛就是要承认过去世、现在世所犯下贪嗔痴的过错,就是要一一消除如恒河沙劫的生死业障。只有这样,才能依仗佛力加持,与真信切愿念佛的自力融通,自己消灭自己业障,一心求生极乐净土。这就需要有勇猛精神!要懂得,佛有三能三不能:佛能空一切相,成万法智,而不能即灭定业;佛能知群有性,穷亿劫事,而不能化导无缘;佛能度无量有情,而不能尽众生界。作为末法时代的念佛人,无论出家、在家仁者,都应当要自知自明,以勇猛心,修习木轮相法,占察自己过去世与现世所作的善恶业障,从而,老实念佛,忏悔业障,从根本上解脱世间痛苦。

\

三、读不懂佛经,不读佛经,依止名人说教修行。忏悔要有智慧,智慧来自佛经,自己读不懂佛经,不读或少读佛经,哪来智慧?没有智慧,又怎能老实念佛,忏悔业障,消烦恼、了生死,离苦得乐?可惜,这样简单的道理,笔者也有过不明白,不是以古为师,而是信仰名人,以今为师。从而走上外道歧途,。想当初笔者读不懂佛经,不读或少读佛经,只能证明笔者钝根少善,业障深重,懒惰懈怠,被无明障覆,不能作为笔者因读不懂佛经,不读或少读佛经的理由。若是有正知正见的法师,应该引导众生下功夫读懂佛经,多读佛经,依止佛说,结合本人根机而念佛修行,而不应当以自己说教,作为众生统一法门。佛教是圆满法,不是统一法!作为末法时代的念佛人,除了需要读懂《净土五经》,还应当要读懂《地藏三经》,若因缘成熟,还必须要读懂《金刚经》《心经》《楞严经》《法华经》《华严经》《梵网经》《楞伽经》等大乘经典。要以般若为先导,以勇猛心,修习木轮相法,请佛印证自己所学是正法,还是邪法;所闻是佛教,还是魔教;所见是善知识,还是伪君子;所修的法门是适合自己根机,还是不适合自己根机。从而,老实念佛,忏悔业障,从根本上解脱世间痛苦。

四、误解“一切唯心造”的“造”义。笔者曾经误解过“一切唯心造”的“造”义,认为一切苦乐,来源于外境在心中的感受,若外境顺应自己心,就是乐。若外境违逆自己心,就是苦。苦乐取决于外境,外境支配心造作。为了在外境中求得私利和欲望,必然要有种种行为来满足自己物质和精神所求,当自己唯心造作行为达不到物质和精神所求时,就企望于用念佛来求阿弥陀佛接引自己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因为西方极乐世界无有众苦,但受诸乐,这样的世界当然会吸引众生心去贪求。于是,笔者曾经在“弥陀村”,心中什么世事都不想,都不作,整天以念佛声回避现实,在无明中迷信念佛,用贪欲心求早日死后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如此念佛修行,即省事省力,能聊以自慰,得到安乐,用不着在客尘中辛辛苦苦,用不着下大功夫读懂佛经,也用不着修六度万行,积善根福德因缘。只要一天念‘阿弥陀佛’万声,就等于拿到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护照。结果,一年念佛,佛在身边;二年念佛,佛在大殿;三年念佛,佛在西天。这种固执事相的念佛形式,实质上是画饼充饥。近年来,笔者通过研读佛经,终于醒悟到;娑婆世界的苦,来源于众生的心,而不在于外境。“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从生,无法而不造。”(敬录《八十华严经》)由于众生心对外境的颠倒分别,就有种种苦乐的感受,就会生起贪欲、嗔恚、痴暗和烦恼、执着、就会发动身、语造作种种业,感得苦果。因此,末法众生起心动念,无一不是罪,无一不是业,一切罪业皆由自己心所造。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凡人的这种心是生灭心,是妄心,不是真心。要返本归原真心,必须先要明白什么是自己造业的妄心,即十善十恶的生灭心;什么是自己本具有如来藏的真心,即清净、光明、真如的佛性。这样,才能忏悔业障,返妄归真,明心见性;才会“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敬录《维摩诘经》)然而,娑婆世界的众生,妄想颠倒,心常怯弱,有种种诸障碍事,难以靠自力断惑消业,得除烦恼。唯有依仗佛力加持,才能有智慧明白自己造业心的所在,从根本上解脱世间痛苦。作为末法时代的念佛人,无论出家、在家仁者,都应当要深入经藏,学习佛法,真正懂得一切唯心造的“造”义,以勇猛心,修习木轮相法,忏悔无量劫来唯心造作的无量业障,从而,发菩提心,正信念佛,事理圆融,求生净土。

五、习惯吃现成饭,不肯动手做饭。笔者所以明明有无量劫来唯心造作的无量业障,就是不忏悔;明明在五浊恶世中,就是不面对;明明被六尘所缠绕,烦恼不断,就是不消除;明明看不懂佛经,很少看佛经,缺乏智慧,就是不上进;明明没有五蕴皆空,就是不老实。其根源在于自己懒惰懈怠,习惯吃现成饭,不肯动手做饭。将看得懂、听得懂高人对佛法的宣传作为自己对佛法的理解,将高人选取的修行法门作为自己的修行法门,将高人证悟的境界作为自己要证悟的标准。因此,自己对佛法的所解、所学、所悟都是高人现成的,用不着结合自己根机下大功夫去理解佛经,去依止佛说修行。而末法时代所谓的高人说法,多为借弘法为名,求名求利,表现自己,企图将自己所说教义自成体系,统一听众修行法门,全然不顾“如来一音说法,众生随机各解”的真谛。在笔者接触过的当代高人中,关于如何解剖自己,结合自己根机,选择八万四千修行法门中的一种;如何忏悔业障,反闻闻自性的谈论很少。在此,笔者衷心诚劝出家、在家仁者,在末法时代,切莫习惯吃所谓的高人现成饭,要自己亲手做饭吃。下大功夫,依止佛经,结合自己根机,选择修行法门,以勇猛心,修习木轮相法,忏悔无量劫来唯心造作的无量业障,从而,发菩提心,正信念佛,事理圆融,求生净土。

学佛修行,无论是那一宗,都要有渐修的次第。若失次第,易人误区,即成魔业。历代学佛成道者,无论是那一宗,都是以勇猛心,依止佛说,次第渐修,断惑消业,获大智慧、大神通、大福报,最终以净心之缘,一句佛号,了脱生死,导归净土。作为末法时代的念佛人,无论在家、出家,更应当常以勇猛心,修习木轮相法,老实念佛,早日消除业障,出离三界,莲花化生在阿弥陀佛极乐世界。

编辑:心晶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羊易牛 以羊易牛

以羊易牛成语名称以羊易牛成语拼音yǐ yáng yì niú成...

以类相从 以类相从

以类相从成语名称以类相从成语拼音yǐ lèi xiāng cón...

以胶投漆 以胶投漆

以胶投漆成语名称以胶投漆成语拼音yǐ jiāo tóu qī成...

以肉驱蝇 以肉驱蝇

以肉驱蝇成语名称以肉驱蝇成语拼音yǐ ròu qū yíng成...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成语名称以能问于不能,...

最新文章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古诗原文[挑...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_1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_1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深而不诡 情深而不诡

情深而不诡...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情;性自有常,故任性人...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古诗原文[挑错/...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 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

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