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Ven. Mingun Sayadaw缅译英:乌哥烈及乌叮灵U Ko Lay and U Tin Lwin英译中:敬法比丘作者简介本书的作者是缅甸已故的Bhaddanta Vicittasarabhivamsa,一般上人们都称他为明昆三藏持者大长老。他于1911年11月1...
Ciram titthatu saddhammo,dhamme hontu sagarava, sabbepi satta.愿正法久住,愿一切众生向法致敬。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asambuddhassa礼敬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南传菩萨道(下)第一章:布施波罗蜜关于布...
第二章:稀有的佛出世生于佛陀出世的时代是稀有的机会。有一次给孤独长者 (Anathapindika,祗树给孤独园Jetavana的施主)去王舍城(Rajagaha)探访他的妹夫时,第一次听到「佛陀」这个字眼。当他一听...
第二章:持戒波罗蜜牦牛在缅甸原文里,作者详尽地形容我们译为「牦牛」之camari。他引据许多权威的看法来排除把camari视为是一种鸟类的看法,他也引据曼德勒(Mandalay)的无畏住大长老与毛淡棉...
第三章:须弥陀婆罗门《佛种姓经》或《佛史》(Buddhavamsa)是佛陀开悟后第一次回去迦毗罗卫城(Kapilavatthu)时,向其释迦族(Sakya)亲人开示的。释迦族的长辈在见到佛陀的时候,由于固执和自满而不...
第四章:智慧波罗蜜《论藏‧分别论》的「智分别」一章里提及三种智慧:一、思所成慧(cintamaya-pabba);二、闻所成慧(sutamaya-pabba);三、修所成慧(bhavanamaya-pabba)。(一)各种不同的智慧,无论是低劣或...
第五章:授记在须弥陀隐士成就了圣洁的修行和证得八定与五种神通之后,世上出现了三界之尊的燃灯佛(Buddha Dipavkara)。三十二瑞相(例如一万个世界震动)在燃灯佛出现的四个阶段发生,即:...
第五章:精进波罗蜜菩萨的精进力关于精进波罗蜜,经典举出雄狮的例子。牠的本性是无论是捕捉兔子或大象,牠都会付出最大的努力。牠不会因为兔子是小动物而付出较少的努力,也不会因为大...
第六章:省察诸波罗蜜须弥陀菩萨对于燃灯佛的预言和天神与梵天的鼓励感到很欢喜。在天神与梵天离去之后,他如此省察:「佛陀是不会说意义含糊的话,也不会空口说白话。他们的话不曾...
第六章:忍辱波罗蜜经典训诫我们「耐心地忍受称赞与藐视。」我们不应该在遇到美好的目标时感到高兴,也不应该在遇到令人不快的目标时感到气愤。若我们在顺境时令到贪欲增长,那么我们即...
第七章:真实波罗蜜就好像晨星不曾脱离方位一般,我们应该正真与坦诚地说话,这即是真实语。因此觉音论师以晨星来比喻真实语。两种谛谛(真实)并非有如慧或精进一般是个别的究竟法。它是...
第八章:决意波罗蜜决意的巴利原文是adhitthana。若有人想修决意波罗蜜,那么他的决意必须是坚定与稳固地深植于心中。这是为何当须弥陀菩萨在省察决意波罗蜜时,他把它比喻为一座不受狂风...
第九章:慈波罗蜜慈的巴利原文是metta,pema则是爱。慈是一种特定的爱,pema则是爱的普遍用语。所以pema可分为三种,即:一、爱爱(tanha-pema);二、世俗爱(gehasita-pema);三、慈爱(metta-pema)。(一)爱爱是男...
第十章:舍波罗蜜舍的含意在此舍的巴利原文是upekkha,意为避开苦乐两端而保持中舍。若不深入省察的话,有些人会把它曲解为「不关心」或「漠视」。然而舍心并非不关心或漠视。舍心是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