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教契嵩的《中庸解》韩焕忠 明教契嵩以自设宾主的方式,着《中庸解》五篇,其意虽有取于《礼记·中庸》,但并非为了疏通儒家经义,而是将“中庸”解释为一种崇高的道德品格、一种高妙...
太虚判教与中国佛教的现代化苏州大学哲学系韩焕忠 引言 中国佛教的判教,或称教判、教相、教相判释等,具有三个方面的含义:其一,就是将佛教的各种说法判定高下浅深和先后次序,组...
经典的凝重与禅思的飞扬——读吴言生博士《禅宗思想渊源》韩焕忠 2008年10月1日 禅宗与佛教经典之间的关系问题,是禅宗史上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禅宗研究中必须予以关注的问题。近...
禅宗哲学是禅宗追求智慧与解脱、显示觉悟与自在的一门大学问。由于禅的断言语道,离心行处,禅宗哲学不可能像世俗哲学那样采用清晰、明确的语言进行表述,而是重在突破或者超越世俗...
清凉澄观的三圣圆融观韩焕忠 (苏州大学哲学系,江苏苏州) 摘要:清凉澄观认为,《华严经》所说的毗卢那如来与普贤、文殊二大菩萨都是“托事表法”,其中毗卢遮那如来为果,普贤、文...
熊十力的佛学观韩焕忠 (苏州大学哲学系,江苏,苏州) (原文发表于《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摘要]熊十力一生学问与佛家渊源甚深。他早年以大乘义理破斥小乘教说,极力称...
评潘桂明先生的《中国佛教思想史稿》韩焕忠 着名佛学研究专家潘桂明先生的《中国佛教思想史稿》最近终于问世(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年11月出版,共三卷六册。以下行文简称《史稿》,凡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