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读诵网
标题

对佛的认识

来源:楞严经读诵网作者:时间:2019-11-09 09:39:14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学术界和考古界一致公认)也是产生得最早的宗教,佛教既是重理智的宗教,也是强调实践的宗教。它的理智性体现在什么地方呢?《法华经》中有这样一句话:“我法妙难思”。对佛教,如果缺乏常识性的、真实性的了解,肯定会产生许多的误会甚至是诽谤。因此,在讲对佛的认识之前,我们很有必要先知道以下:什么是佛?什么是佛?我敢这样入,在今天很多信佛的人,或是佛了很多年佛教的信徒(包括在家、出家的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学术界和考古界一致公认)也是产生得最早的宗教,佛教既是重理智的宗教,也是强调实践的宗教。它的理智性体现在什么地方呢?《法华经》中有这样一句话:“我法妙难思”。对佛教,如果缺乏常识性的、真实性的了解,肯定会产生许多的误会甚至是诽谤。因此,在讲对佛的认识之前,我们很有必要先知道以下:什么是佛?什么是佛?我敢这样入,在今天很多信佛的人,或是佛了很多年佛教的信徒(包括在家、出家的),未必能准确的回答这个问题。事实上,多数人是把佛教当做神来看待的。

\

佛,依照传统的解释如下:

一方面,谓“佛”者,能自觉:自人觉悟,有高度的责任感,自身缺陷和不足完全克服,言行举止符合时代对他的要求。能觉他:有普遍的爱心、慈悲心,能爱及于人,能帮助别人实现自觉。能觉行圆满:自觉与觉他合一,无我无私,普度众生。

另一方面,谓“佛”者,能自觉:不邪故。能等觉:平等对待一切众生,一视同仁的利他,可以说是绝对的毫不利已专门利人。能究竟觉;真正做到大切大悟,明了宇宙人生有真理,能指导一切众生消除人生种种不幸与痛苦,获处幸福和光明的未来。

通俗的说,“佛”是对世界的彻底的认知,是对人生究竟的见地,是对“道”真实的感悟。“佛”,既是人生的一种境界,也是“心”和谐安详的一种状态。因此,真正做到成“佛”的人,在生活中,他(她)总是能以平常心待人,实是求事的舍已利他,无私为他。

确实,对“佛”的认识与理解,实在不易把握。

\

“佛”的本意,是“觉”。如从人的角度说,即是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世尊。如从法的角度来谈,则指对真理的如实觉悟与实践。可是,一般的人们,总把佛当做“神”来看待,求“佛”保佑。

我想,大凡一个人,他的一生,总能不断克服自我的缺陷,总是不断的帮助别人,可说已经在“菩萨道”了。行菩萨道是成佛的必备和根本,一个自私的人,怎麽能够成佛呢?爱人者,人亦爱之;得道多助,多助得道。能明此理,可谓入佛道了。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简御繁 以简御繁

以简御繁成语名称以简御繁成语拼音yǐ jiǎn yù fán成...

以眼还眼 以眼还眼

以眼还眼成语名称以眼还眼成语拼音yǐ yǎn huán yǎn成...

以直抱怨 以直抱怨

以直抱怨成语名称以直抱怨成语拼音yǐ zhí bào yuàn成...

以筦窥天 以筦窥天

以筦窥天...

以直报怨 以直报怨

以直报怨成语名称以直报怨成语拼音yǐ zhí bào yuàn成...

最新文章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古诗原文[挑...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_1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_1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深而不诡 情深而不诡

情深而不诡...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情;性自有常,故任性人...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古诗原文[挑错/...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 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

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