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读诵网
标题

大安法师:再谈厌离心的重要意义

来源:楞严经读诵网作者:时间:2019-10-30 09:39:43
没有体悟到“无我”(大乘中观学派称之为空性)的人是极苦的。凡夫有苦,却没有苦圣谛,他在“苦——作恶——苦——作恶……”这样的恶性循环中终其一生。其间,不论他得什么样的福报(权势地位、名闻利养等),都无助于他解脱这苦,甚或说那名利福报会阻碍他解脱,令其迷上加迷,得意忘形之下,更兼一层失落,他永远找不到问题的根源在哪里。

没有体悟到“无我”(大乘中观学派称之为空性)的人是极苦的。凡夫有苦,却没有苦圣谛,他在“苦——作恶——苦——作恶……”这样的恶性循环中终其一生。其间,不论他得什么样的福报(权势地位、名闻利养等),都无助于他解脱这苦,甚或说那名利福报会阻碍他解脱,令其迷上加迷,得意忘形之下,更兼一层失落,他永远找不到问题的根源在哪里。

\

  修净土法门,最重要的是发起出离心、厌离心。厌此娑婆(即苦),即欣彼极乐,因为人本身就是一个目标制导系统(据西方心理学家最新研究),他要活着,必须要有一个目标,这才能启动他的良知、智慧、力量,最终完成解脱。同时,我们也知道,厌离心,也是获得无生法忍的必要步骤。没有厌离心的人,把此岸的一切都看成真实的,不但难以得到无生法忍,即便是一般的忍辱他也做不到。不能忍辱,持戒自然也是困难的,所以舍报后他再想得人天之身也是困难的,何况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生圆满成佛呢?

  佛说,一切法得成于忍。忍之一字,意义重大。初入佛道的同修,自然不能期望他立获无生法忍,(除非他能提取前世的修行经验或有报通,或许能超越这些次第,但此等人何其少也。)他所应修的是“忍可”,出于对大师(佛)的信仰,忍可佛关于苦圣谛的教理,先认识到此娑婆世界实苦,无乐。正如小佛陀龙树所说:“诸欲求时苦,得时多怖畏,失时怀忧恼,一切无乐时。”试想,可不就是如此吗?先忍可这些精湛的教理,虽然一时体会不到,也要不断串习它,这样慢慢就能生起厌离心。

  用心理学家的理论来说,你先假装,装得久了,你就是真的了。所以菩萨内行无我,外观法空,不管是真是假,先这么做再计后续。末法时代,众生根基令人担忧,不能指望都能证悟空性,但如果运用适当的心理学技巧,达到与证悟空性相似的效果,或近似地生起了对苦的现观,发起了厌离心,这也是值得赞叹的。

  所以,修净土法门的人,应学教理,知此岸(娑婆世界)苦实苦,毕竟无乐。知彼岸(极乐世界)乐实乐,毕竟无苦,则必有助于树立信愿,圆满修行。东林寺大安法师,一代大善知识也,能称性述说圣言祖语,且结合现代人的状况,令人法喜充满,故应多从学。

\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肉餧虎 以肉餧虎

以肉餧虎...

以管窥豹 以管窥豹

以管窥豹成语名称以管窥豹成语拼音yǐ guǎn kuī bào成...

以管窥天 以管窥天

以管窥天成语名称以管窥天成语拼音yǐ guǎn kuī tiān...

以终天年 以终天年

以终天年成语名称以终天年成语拼音yǐ zhōng tiān niá...

以肉啖虎 以肉啖虎

以肉啖虎...

最新文章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古诗原文[挑...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_1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_1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深而不诡 情深而不诡

情深而不诡...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情;性自有常,故任性人...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古诗原文[挑错/...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 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

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