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读诵网
标题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九)-海仁老法师(2)

来源:楞严经读诵网作者:时间:2019-10-29 09:39:01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九)-海仁老法师(2)  福生天苦乐之心,虽已顿舍,但尚未圆满。今定境益深,功行纯熟,知三禅之乐并非究竟,一舍永舍,再不追忆,谓之舍心圆融,胜解清净。舍心既尽,其福亦广,再无所遮障,于无遮障广大福中,随顺空净,穷未来际,如是一类,天福甚巨,于有为界中,最为可爱,名福爱天。寿长二百五十大劫。身高二百五十由旬。  自此福爱天中,分二歧途,一为凡夫,二为外道。若于前福爱天,妙随顺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九)-海仁老法师(2)

  福生天苦乐之心,虽已顿舍,但尚未圆满。今定境益深,功行纯熟,知三禅之乐并非究竟,一舍永舍,再不追忆,谓之舍心圆融,胜解清净。舍心既尽,其福亦广,再无所遮障,于无遮障广大福中,随顺空净,穷未来际,如是一类,天福甚巨,于有为界中,最为可爱,名福爱天。寿长二百五十大劫。身高二百五十由旬。

  自此福爱天中,分二歧途,一为凡夫,二为外道。若于前福爱天,妙随顺心,能令所求如意,则今无量净光,定深发光,以四无量心,增益定慧,而使福德圆明,依此修证而住,如是一类,以广大辐德,而感胜果,名广果天。以其舍念清净,故劫坏时,三灾不侵,仍属凡夫,寿长五百大劫,身高五百由旬。

  若于前福爱天舍心圆融,精细研究,念念相续不断,务求舍心,究竟灭尽,而增修舍定,于舍定中,身心俱泯,浑成一空,令心如寒灰,意如枯木,伏六识现行,寂然不动,如是经五百劫,以定力执持,故报形不坏。但此人既以生灭为本修因,当然不能发明不生灭性;因既有生灭,果必有成坏,故于五百劫最后劫中,初半劫心仍如寒灰死木,后半劫则禅定散乱,想心复生。从此无想报尽,仍入轮回,如是一类,名无想天。寿命身量,俱与广果天同。但属外道,未得谓得,未证为证,误有漏天,作无为解,甚或报尽出定,毁谤三宝,则堕无间。

  此四胜流,谓福生、福爱、广果,无想等四天;胜超下地,故名胜流。一切世间,通指欲界,至三禅天。欲界为苦乐所动,初禅为忧所动,二禅为喜所动,三禅为乐所动,今四禅苦乐俱舍,名舍念清净地。不再为诸苦乐境所动,坏劫三灾不能侵,虽非无为真境,如十地中之不动地;但以定刀,深伏见思,有为功用,至此纯熟。故曰有所得心,功用纯熟,名为四禅。

  阿难!此中复有,五不还天。于下界中,九品习气,俱时灭尽,苦乐双亡,下无卜居,故于舍心,众同分中,安立居处。阿难!苦乐两灭,斗心不交,如是一类,名无烦天。机括独行,研交无地,如是一类,名无热天。十方世界,妙见圆澄,更无尘象,一切沉垢,如是一类,名善见天。精见现前,陶铸无碍,如是一类,名善现天。究竟群几,究色性性,入无边际,如是一类,名色究竟天。阿难!此不还天,彼诸四禅,四位天王,独有钦闻,不能知见。如今世间,旷野深山,圣道场地,皆有阿罗汉,所住持故,世间粗人,所不能见。

  子二明不还五天

  梵语阿那含,译不还,为三果圣人寄居之处。此不还天,已断欲界,五趣杂居地,九品思惑,不但现行不起,习气亦除,谓之俱时灭尽。因其惑尽苦亡,欲界已无卜居之处;而初二三禅之乐,亦复不受,故于色界三禅,亦无卜居之所,以其非同分故。因于四禅舍心,众同分中,安立居住之处。住此进修,断上界七十二品思惑,即出三界,证阿罗汉果。

  苦乐对立,欣厌之心,交战于胸,互为胜负,名为斗心。今苦乐俱舍,连能舍苦乐之心亦灭,内外俱空,心境脱节,谓之苦乐双灭,斗心不交。再无烦恼,心得清凉,名无烦天。寿一千大劫,身高一千由旬。

  机谓弓弦,发箭之处,括是箭承弓之尾瑞;机如心,括如境。今机括独行,即弓箭两离,喻心境脱节,是按前斗心不交。能研究斗心之心亦灭,谓之研交无地。如是一类,名无热天。寿二千大劫,身高二千由旬。

  十方世界,谓大千界,由修静觉,得无漏天眼,洞见大千,澄清明彻,外无尘遮,内无沉垢,内外虚融,妙见无碍,如是一类,名善见天。寿四千大劫,身高四千由旬。

  精见现前,是按前善见现前。陶是瓦器之模,铸是铁器之模,以泥入模,即成瓦器。熔铁入模,便成铁器。陶师铁匠,依此陶铸,随意而成,种种器像。喻于善见天,继而进修,至此体用并胜;能以定慧均等之力,任运成就,种种神通变化,随心自在。如是一类,名善现天。寿长八大劫,身高八千由旬。

  究竟群几,是内以观智,穷研众多妄念之根本;穷色性性,是外穷色相体性之性。意谓用观智力,内观于心,由众多妄念而归于一念,甚至达心之本源;外观于色,由粗至细,因相达性,以穷诸法之空性。至此身虽尚在,而境界全空,而入空无边际,如是一类,名色究竟天。寿一万六千大劫,身高一万六千由旬。

\

  阿难此不还天以下,是结示此五不还天,为前四禅天所不能见。因四禅天是有漏凡夫,但能伏惑;而五不还天,能断惑证真,位居圣人。圣凡既殊,境界亦异,故福生、福爱、广果、无想等四天天王,唯独有钦仰听闻,四禅天中,有三果圣人,而不能知其居何处,是何境界。如今世间,旷野深山,人烟不到之处,多属圣人道场,为阿罗汉所住持。但世间粗人,所不能见,犹如今中国之四大名山,皆菩萨道场,我等凡夫俗子,竟不能见四大菩萨然。

  阿难!是十八天,独行无交,未尽形累,自此已还,名为色界。

  壬三总结其名

  此总结四禅共十八天,皆属色界摄。以此中天人,唯大丈夫相,身修禅定,无男女之情欲,故曰独行无交。但有色身,故未尽身形之累,故自此色究竟天以还,下至梵众天,同名色界。

  复次阿难!从是有顶,色边际中,其间复有二种歧路。若于舍心,发明智慧,慧光圆通,便出尘界,成阿罗汉,入菩萨乘,如是一类,名为回心大阿罗汉。

  辛三无色界分五。壬初简去回心不入

  此将明无色界四天,先简去回心向大之阿罗汉,不入三界,受生死苦。从是有顶色无边际中,是按前色究竟天。居色界之顶,为色界与无色界,交界之处,名色边际中。其间复有二种岐路,即圣凡二路。凡中,复有凡夫、外道之分;圣中,唯大阿罗汉。三果圣人,于前色究竟天,舍定心中,若能发明无漏真智,断上二界微细思惑,除去我执,离分段生死,证偏空涅槃,成阿罗汉。但不以得少为足,更进修大乘菩萨法,如是一类,名为回心大阿罗汉。

  若在舍心,舍厌成就,觉身为碍,销碍入空,如是一类,名为空处。诸碍既销,无碍无灭,其中唯留阿赖耶识,全于末那半分微细,如是一类,名为识处。空色既亡,识心都灭,十方寂然,迥无攸往。如是一类,名无所有处。识性不动,以灭穷研,于无尽中,发宣尽性,如存不存,若尽非尽,如是一类,名为非想非非想处。

  壬二别明四空天相

  若在舍心定中,苦乐俱舍,厌有趣空,得以成就。犹觉有身为碍,欲销除身形,而归于空;即以定力,灭有归空;如是一类,不但身空,连所住处亦空,名为空虚。寿二万大劫,以其销形入空,故身无形相长短可言。

  诸碍既销,即双厌色空,不但灭身依空,连所依之空亦无。唯依于识,而于定中,灭前七识,唯留第八阿赖耶识。梵语阿赖耶,译名藏识。此识生灭与不生灭和合,能含吐十虚,为染净所依。第七末那内依此识而执法,外托六识缘尘而执我。今色空既灭,末那无境所托,唯内缘八识;但外缘粗显半分已灭,内缘微细之半分尚存。如是一类,以末那半分微细识为能缘,赖耶为所缘境,依识而住,名识处定,寿四万大劫。

  空色既亡,是按前二天。前空处灭色归空,识处灭空归识,谓之空色既亡。然前天仍存半分末那识心未灭。今凭定力,将半分幽微精细之末那亦灭,唯有阿赖耶识独存。以赖耶无分别故,唯觉十方寂默不动,空无所有,身心世界,都无所住之处。如是一类,名无所有处。以身心俱无所有故,外道于此,昧为冥帝,寿六万大劫。

\

  识性不动,指阿赖耶识之性,原无生灭,是以不动;所谓不动周圆,遍十方界。可惜外道不明此理,而凭定力,欲深入穷究,于此无尽藏识中,强求发挥,欲尽其边际。识性原不可灭,今以定力所逼,深伏不起,谓之如存不存,定中虽见识性若尽,实则非尽,如是一类,名非想、非非想处。非想,即非有想,如不存若尽;非非想,即非无想,如存非尽;其寿八万大劫。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耳代目 以耳代目

以耳代目成语名称以耳代目成语拼音yǐ ěr dài mù成语...

以紫为朱 以紫为朱

以紫为朱成语名称以紫为朱成语拼音yǐ zǐ wéi zhū成...

以绝后患 以绝后患

以绝后患成语名称以绝后患成语拼音yǐ jué hòu huàn成...

以肉喂虎 以肉喂虎

以肉喂虎成语名称以肉喂虎成语拼音yǐ ròu wèi hǔ成...

以紫乱朱 以紫乱朱

以紫乱朱成语名称以紫乱朱成语拼音yǐ zǐ luàn zhū成...

最新文章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古诗原文[挑...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_1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_1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深而不诡 情深而不诡

情深而不诡...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情;性自有常,故任性人...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古诗原文[挑错/...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 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

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