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读诵网
标题

合水塔儿湾石塔地宫涅槃像历史探究

来源:楞严经读诵网作者:时间:2019-10-19 09:40:40
塔儿湾石塔位于合水县太白镇苗村河北岸的台地上,据存于该寺的清嘉庆十七年(1812)《重修皇清永固碑记》所载“故庆之合邑塔儿湾……,唐有遗塔寺迹……本不知当年所祀者何人”。由此可知,寺院的历史可追溯到唐代。又据现存的宋代石塔考查,在宋代寺院有一定规模,我们调查时,除了石塔外,大体上可以看到寺院范围,及一些残垣断壁,佛殿等建筑已经不存在了。这块农田当时属农二师耕地,对农田正在平整,随后的年代里寺院遗迹

  塔儿湾石塔位于合水县太白镇苗村河北岸的台地上,据存于该寺的清嘉庆十七年(1812)《重修皇清永固碑记》所载“故庆之合邑塔儿湾……,唐有遗塔寺迹……本不知当年所祀者何人”。由此可知,寺院的历史可追溯到唐代。又据现存的宋代石塔考查,在宋代寺院有一定规模,我们调查时,除了石塔外,大体上可以看到寺院范围,及一些残垣断壁,佛殿等建筑已经不存在了。这块农田当时属农二师耕地,对农田正在平整,随后的年代里寺院遗迹随着土地的被平整也就湮没了,这个久已闻名的寺院也就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唯高耸的石塔仍屹立在这块土地上。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随着这块土地的被垦植,及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开始对文物的重视,地县文物部门对此塔作了多次调查。在1979年甘肃省庆阳地区博物馆编写的《庆阳地区文物概况》,及1989年庆阳地区博物馆编写的《庆阳地区文物志》都收录了该塔。   1977年9—10月间在地县调查的基础上,甘肃省博物馆派人会同庆阳地区博物馆对合水县子午岭中的石窟、石塔作了调查,这次调查所得由张宝玺整理执笔,写过两篇简报,《甘肃张家沟门、保全寺、莲花寺石窟调查记》和《甘肃子午岭区造像塔调查记》[1]对子午岭石窟、石塔作了综合性的研究和报道,调查的石窟有张家沟门石窟、保全寺石窟、莲花寺石窟。石塔有塔儿湾石造像塔和双塔寺石造像塔。其中双塔寺造像塔在华池境内,余者都在合水县境。   塔儿湾石造像塔,平面八角形,十三级高18米,石雕仿木构密檐,塔身直出地面,第一层特高,高2米,这占全高的九分之一。无台基及基座,以此推断为宋塔。陇东宋代肖金塔、彭原塔、湘乐塔、东华池塔、环县塔均系第一层直出地面的楼阁式砖塔。所不同的是塔儿湾石雕仿木塔由于受石材的限制比较纖细。它们第一层直出地面是相同的。   塔身是第一层布满浮雕,浮雕五百罗汉,共有雕像600身,除去一部分佛、菩萨百身外,罗汉之数是在五百身左右,其排列形式是每方佛说法图之侧或坐或立着若干身罗汉。塔之八面,每面五层,计有四十方,每方居中者为佛像,两侧各排列罗汉六至八身不等。   2000年该塔被盗,遭到严重破环,致使塔体倾斜。此后对石塔进行了整体性搬迁,搬回县博物馆,将在县城选适当地址复原。对塔基下的地宫进行了清理,清理出石塔一座,棺内安置着释迦涅槃像。据贾延廉馆长记述:石棺头北脚南,周围充填着已燃烧过的粮食、谷物、鸡骨等灰烬。涅槃像的头、脚及身侧放置着六个铜镜。并出土了数十枚个钱币,钱币的年代据冠正勤先生的整理,最早的有唐开元通宝,最晚的钱币是宋宜和通宝。它证实了建塔年代是在北宋末年,建塔的上限应在宋宜和(1046—1067)及其以后。   石棺是前高后低的普通葬俗所用棺材的样子,高50厘米、长51厘米,宽14.5厘米。由棺盖、棺身、棺床三部分套接组成,棺床上安置涅槃像。束腰床做四角有四个土力承托。   涅槃像置于石棺内,与石棺的方向是一致的,头北脚南,面西。用砂石雕造,全身涂白,白层之上鎏金,金色大部分剥落,衣纹死角之处仍有残留,可以看得出未鎏金的痕迹,现在可以看到的是白色身相。身长40厘米,高10厘米,右手枕于头下,左手平伸,叠双脚,平卧中头部约有扬起,枕扁平。头螺髻,饰髻珠,面部圆满,闭眼作沉思状,身着交领袈裟大衣。佛身原覆以丝织品田相衣袈裟,年久已成灰烬,未能剥离下来。打开棺盖后迅速发生变化,变成了粉末状。   地宫是位于佛塔下面的方室,地宫中一般的下藏舍利子及供养物,而下藏涅槃像实为罕见。如唐代法门寺遗址,地宫位于塔基正中,由踏步漫道、平台、隧道、前、中、后室及后室秘龛组成,是目前国内唯一保存释迦牟尼真身舍利(指旨)的地宫。出土遗物,为佛指舍利及为供养舍利而奉献的金银铜铁器、琉璃器、瓷器、珠宝玉器、漆木器、石质器、杂器、纺织品及货币等,下藏于唐懿宗咸通十五年(871)。我省泾川唐代大云寺地宫出的舍利子,它是收藏在里外三层的金棺、银廓、铜匣之中。法显译《大槃涅槃经》“内金棺中;又作银棺,盛于金棺;又作铜棺,盛于银棺;又坐铁棺,盛铜棺”。而灵台出土的五代是舍利石棺,棺侧雕涅槃像及迎佛图。上述三例地宫中棺材内均放舍利子,而塔儿湾地宫石棺中置涅槃像。   石棺周围的填充物,已燃烧过的粮食、谷物、鸡骨等。佛会仪式中有六种供具,即供养之六种物品:水、涂香、花、饮食、灯明、烧香、取之于六度。七宝:金、银、琉璃、颇梨(水晶)、车渠(大蛤,白珊瑚)、赤珠(珍珠)玛瑙。五供:桌上设五供食物、法螺、灯、炉、花盘。凡此种种是它们燃烧以后的残余物。充填于四周以示永久的供养。   涅槃像在佛教艺术中是久盛不衰的题材,活了80多岁的释迦牟尼,45年间教化众生,化缘既尽,于中天竺拘尸那城跋提河边双树间,一日一夜说《大般涅槃经》必头北面西,右胁而卧,离开人世。涅槃像表现的正是这一场景,从印度,犍陀罗艺术到中国佛教艺术中,涅槃像是最常见的内容。通常为在四棵娑罗双树之间的宝台上,释尊枕北右胁,坐睡眠状,其旁有诸菩萨,佛弟子,国王,大臣,天部,优婆塞,鬼神,畜类等五十二众围绕。而这里仅是单身像,地宫的特殊环境内以突出涅槃效果。在佛教信仰中,尚有涅槃会,即每年佛陀如涅槃的日期所举行的法会。有关佛陀涅槃的日期,异说纷纭,无有定论。我国定为二月十五入灭。[2]该寺的会期不知在何日,也不能考查尚有那些大殿何种尊像。它和涅槃会之间的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塔儿湾所在的子午岭及周边地区尚有以下数尊宋金时期涅槃像:   莲花寺石窟,宋绍圣二年(1095)浮雕五百罗汉中的涅槃龛,表现的是释迦涅槃之后五百罗汉结集。佛灭度后,大迦叶与五百罗汉在王舍城结集遗法,图中五百罗汉分别围绕涅槃像、焚棺、房屋楼阁(王舍城)、宝塔等四个中心,其中涅槃像是最主要的,释迦右胁而卧在佛床上,头前阿难扶枕,脚跟迦叶摸足,床前痛苦的阿那律呻吟,众罗汉列于周围。   陕西黄陵双龙千佛洞石窟,北宋绍圣二年(1095)浮雕涅槃图,它与莲花寺石窟浮雕涅槃是同年建造,可见迦叶摸足,头前一人,床下两金刚力士,痛苦的阿那律和劝阻的阿难。   合水安平寺石窟始于阜昌二年(1131)成于金大定十八年(1178)正壁浮雕一小幅涅槃像,与双塔寺相同,释迦右胁而卧,头前站立着迦叶,脚跟站立着末罗贵族。   华池双塔寺东塔北面第四层,浮雕的涅槃像,成于金大定十年(1170)释迦右胁而卧,佛顶化光中显一佛,应是化千佛,头前老年迦叶,脚跟立着穿袍服的世俗人物,应是未罗贵族。   宋代涅槃像,头前阿难扶枕,脚跟迦叶摸足,痛苦的阿那律,床下两金刚力士这是常见的。金代则为头前站立着老年弟子迦叶,脚跟站立着末罗贵族。末罗是拘尸那城的种族,释迦于此婆罗园双树无度,首先接受的是末罗族的供养。   它们共同反映了对涅槃的信仰,而塔儿湾涅槃像虽无其他情节,但于地宫,则更为隆重。

\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私废公 以私废公

以私废公成语名称以私废公成语拼音yǐ sī fèi gōng成...

以石投卵 以石投卵

以石投卵成语名称以石投卵成语拼音yǐ shí tóu luǎn成...

以盲辨色 以盲辨色

以盲辨色成语名称以盲辨色成语拼音yǐ máng biàn sè成...

以简御繁 以简御繁

以简御繁成语名称以简御繁成语拼音yǐ jiǎn yù fán成...

以眼还眼 以眼还眼

以眼还眼成语名称以眼还眼成语拼音yǐ yǎn huán yǎn成...

最新文章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古诗原文[挑...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_1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_1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深而不诡 情深而不诡

情深而不诡...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情;性自有常,故任性人...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古诗原文[挑错/...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 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

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