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读诵网
标题

加强寺院道风建设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来源:楞严经读诵网作者:时间:2019-10-11 09:38:40
诚信法师加强寺院道风建设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论当今中国佛教在社会树立良好公众形象

诚信法师

加强寺院道风建设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论当今中国佛教在社会树立良好公众形象

\

天童禅寺方丈 诚 信

自从我国十一届三中全会落实宗教政策以来,全国各地的名山古刹,象雨后春笋般地迅速恢复兴建起来。一座座寺院金碧辉煌,梵音燎绕,香火鼎盛,蔚为壮观。佛教在当今太平盛世可以说是盛况空前,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然而在这一片繁荣景象背后,一股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暗流时时在袭卷着大家的心灵,这难免会造成我们佛教徒的自身素质不断下降与滑坡。有的过着奢侈华贵的生活,而且破戒破斋,甚至还走上犯罪的道路。如此,不能不令人深思佛教的前景与发展。

现国家宗教局局长叶小文语重心长地提出:佛教界要继续高举"以戒为师"的旗帜。这无疑是要让我们加强自身建设,提高道德修养,树立良好的佛教形象,力求做社会之楷模,人天之师表,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一、遵守戒律是道风建设的基础和保证

寺院僧团是有别于其它社会团体的特殊群体组织。自从唐代马祖建丛林,百丈立清规以来,寺院就建立了整套的管理制度。上至方丈,下至清众,都要遵守执行。一个僧人必须具足三千威仪,八万细行。行住坐卧,不离佛法,才能使内心清净,与道相应。正因为如此,代有高僧辈出,为世人所景仰。

出家佛教徒传统独身、素食等律仪与规约,都有严厉的摄受身心作用。如独身的规定,就可以戒除男女间的贪爱,令心地清净,也可改良社会上淫乱的不良道德风气。素食的倡导,能制止无端杀业的蔓延,战争的频发,且对生态平衡的保护有着重要作用。但如果一个寺院戒律松弛,就会使僧人不伦不类,不僧不俗,横遭世人讥嫌,又如何令人生恭敬心呢?因此,只有严格遵循戒律,才能塑造出僧人清净、庄严的形象,道风建设才有保障。

佛教戒律是我们学佛修道者的根本,是每个学佛者的重要保护屏障。戒律清净,内心的烦恼自然减少,就能不受外界的种种诱惑。所以我们在行住坐卧的四威仪中,要善用其心,以戒为师,以法为师。使自己的思想、语言、行动,与佛法相应,不犯错误。佛教所倡导的五戒十善等戒律,目的是要求人们止恶行善,相信因果,不仅是在自己的行为上控制不良的举措,更重要的是在思想上要注意自己的起心动念,以及贪嗔痴等烦恼。

佛教的戒律,对净化人心,净化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维护世界和平,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我们要坚定信心,只要以戒为师,就能使正法久住。只要严持戒律,就能塑造超脱之品格,有如山颠之青松,空谷之幽兰,必为世人所仰慕和向往。

二、加强道风建设的深度与广度

道风建设的深度和广度,犹如构建一座高耸的宝塔。塔基博大,塔顶自然直入云宵,如此方能光耀寰宇。深度和广度,主要表现为山林式佛教与人间佛教。山林式佛教似乎是古来保守的自修方式,而人间佛教则是现代佛教界的口号,属于一种开放的形式。两者有自利与利他之不同侧重。现在有人对此二者,不知何去何从?其实两者本身是一体无二的,不应单方面给予肯定或否定,应并驾齐驱。如果只论山林式佛教的精深求证,实则很难自他两利,福慧具足。如只讲人间佛教的趣向,而没有山林中真实修持的功夫,那往往太俗气,不具备化世之功用。要想成就佛道,必须悲智双运,圆满福慧。可见,深度与广度同时发展,是必要的,也是必然的。

三、社会和谐的三个基本内容

社会和谐,包含个人自身和谐,人与人之间和谐,人与自然之和谐。此三者,都取决于我们身心的和谐。自心没有烦恼,时时保持安祥乐观,社会就自然和谐起来。

个人自身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首先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充分认识到人生最有意义和价值的事就是行善与乐。将佛法之理念与修持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使生活更有趣味,更有品位。社会上有杀人、放火、吸毒、欺骗等恶劣行为,其原因就是因为他们缺乏道德修养,不相信因果,不能分辨邪正,任其贪欲、嗔恚滋生,结果使自己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如果我们依佛教的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十善(身三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口四不恶口、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意三不贪、不嗔、不痴)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内心自然清净安宁,充满幸福快乐,就不会违法犯罪而堕落。

人与人之间和谐,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互相包融的和睦相处关系。人与人之间和谐,在于莫作身口意三业之恶作,即身不逼恼、不侵害他人,举止有方,谦逊有礼。口常称赞别人,不拨弄是非,不粗口相骂,不妄语欺骗,不绮语不实。意常存善念,多随喜他人的功德成就,不嫉妒,不怨恨别人。如此,人与人就能和谐,世界方能太平。

人与自然和谐,是指人与自然万物,不论是树木花草,还是飞禽走兽都是相互联系,是相互依存的,相互影响的,应维护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一切动物皆有灵性,都有它们生存的价值,人类不能任意杀害它们。山林树木,如任意砍伐,轻则造成水土流失,山体滑坡,重则造成洪水泛滥成灾。人与自然和谐,是当今经济发展中值得深思的问题。以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破坏为代价,去追求眼前短暂的利益,从而给子孙后代留下极大的生存危机,这是智慧之举吗?

以上所说的个人自身和谐,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这三者构成了社会和谐的主要内容。要达到此目的,就必须重视佛法的如实修持。若依佛法而行,自然能达到诸事皆和。佛陀在二千多年前所提倡的"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见和同解、戒和同修、利和同均"的六和敬,与现在国家所倡导的"社会和谐"、"八荣八耻"是一致的。所以和谐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无论是一个家庭、一个单位乃至一个国家,如果都能做到这个"和"字,人类就会变成一个安和美好的世界。这也是我们佛教徒所向往的清净的佛土世界。

四、培养人才是道风建设的关键

我们认为,佛教人才的大力培养与利用,是道风建设关键之所在。没有突出的佛门人才弘化一方,那道风建设亦是一句空话。古人云: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要想弘扬佛法,首先要培养人才,没有人才,怎能弘道?赵朴初老居士曾经说过:"第一是培养人才,第二是培养人才,第三还是培养人才"。可见人才是非常重要的。

那如何才算是"人才"呢?佛教人才必须以道德为根本,学识尚在其次。如果没有道德修养,怎能领众熏修呢?胡锦涛主席要求宗教教职人员必须做到:"政治上可靠,学识上有造诣,道德上能伏众"。因此,具备这三个条件,才算是佛教的优秀人才,才能弘法利生,才能管好寺院。

所以每个寺院应该提供足够的财力、物力来成就那些精进求道者。必须把有学识有文化的僧青年送到佛教院校去深造,接受有系统,有次第的佛教教育。如有条件的还可以送到国外佛教大学去培养。对于那些有坚强道心和意志的人,或有特别智能的人才,要给予特别的方便来培养。如修建关房、阅藏室或静修室来成就他们的用功。只要培养出超群的大德来住世,就会有化导世间的力度。

一个寺院的兴衰,乃至整个佛教的发展,不在于钱多钱少,僧多僧少。根本问题乃在于寺院的道风建设,僧众的自身素质和道德的修养以及管理水平。古德云:丛林以无事为兴盛。现在很多寺院整天忙于佛事或其它事务,哪有时间坐下来修行呢?不讲修行,哪还有道风可说吗?因此,丛林僧众,每天必须上殿过堂,坐禅念佛,布萨诵戒。学习历代高僧大德爱国爱教,知恩报恩的高尚品德,把自己造就成为一个合格的僧人。

加强道风建设,是一项艰巨的工程,需要足够的毅力与耐心。每位欲力劈时弊的有志佛教徒,在时代的狂潮中,要看清方向,把握自己,不能在澎湃的欲流中翻船。更要下大决心,打好扎实的传统文化和佛学理论基础,然后广参多学,向深度前进。只有拥有足够的学识与修养的资本,才能献身于佛教事业。所以佛教的兴盛,有待于大家整体素质的提高。 加强道风建设是目前佛教寺院的当务之急。特别是寺院的管理执事,一定要以身作则,尽职尽责,起模范带头作用。 要学修并重,以修为主。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做到内强素质,外立形象。大力发扬大乘佛法利生济世的精神,将佛法之光,照耀于世间,使社会变得更加和谐,人类变得更加美好。

二00七年九月十三日

编辑:明娟

\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眦睚杀人 以眦睚杀人

以眦睚杀人成语名称以眦睚杀人成语拼音yǐ zì yá sh...

以私害公 以私害公

以私害公成语名称以私害公成语拼音yǐ sī hài gōng成...

以石投水 以石投水

以石投水成语名称以石投水成语拼音yǐ shí tóu shuǐ成...

以简驭繁 以简驭繁

以简驭繁...

以私废公 以私废公

以私废公成语名称以私废公成语拼音yǐ sī fèi gōng成...

最新文章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古诗原文[挑...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_1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_1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深而不诡 情深而不诡

情深而不诡...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情;性自有常,故任性人...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古诗原文[挑错/...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 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

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