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读诵网
标题

出家法师对”冤亲债主”的开示

来源:楞严经读诵网作者:时间:2019-10-09 09:42:05
作者:tac2009,2010年台湾灵岩山寺开山主 -- 上妙下莲老和尚,民国十一年生于安徽巢县,宿具善根、器宇非凡。九岁即童真入道,二十岁时受具足戒于南京宝华山,而后参学于苏州灵岩山寺,以净宗为依归。民国三十八年,二十八岁时因弘化而至香港,慨人生之无常,生命之苦难,先后于大屿山及青山闭关岁二十年之久;除阅藏念佛,并虔修般舟三昧十次;每次九十昼夜中不坐、不卧、不睡、日中一食,誓证念佛三昧。此出类拔

作者:tac2009,2010年

\

广钦老和尚一代大德上广下钦老和尚,大家赞誉他是「佛教界的国宝」,他老人家九十五岁往生前两天所拍的照片,目光依然炯炯有神!在老和尚九十二岁那年,末学曾经有机缘跟着他老人家爬山,老和尚走在前面,步履矫捷,末学跟在后面相当吃力!综观广钦老和尚一生,贫苦孤露,坚毅笃朴,宿慧萌芽,潜修百苦,卒致彻悟。渡海来台,冥阳两度,禽兽驯归,更以禅悦代替火食,历半生岁月,其昭示修行之典范,践履头陀苦行之正则,诚堪与古德共赞。惜以众生福薄,遽尔示寂。惟愿不舍悲智,再驾慈航,广度群迷,导归净土,共成无上菩提,不胜馨香祷祝者也。‧‧‧对寺众开示日期:一九八三年农历六月四曰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九十二岁父母生我们恩情很大,不出家要报父母恩很难,因为都是冤亲来的,出家要上报四重恩,要父母也能了生死,才是度他们。日期:一九八三年农历七月廿五曰 地点,承天禅寺 年龄:九十二岁出家修行不简单,出家事情较多,因为冤亲债主皆来讨,故病苦、种种不如意事齐到。若能跳得过,则好修行,跳不过则无法安心办道,故有病苦时,也当勉强自己,多礼佛,业障才会消。

\

台湾灵岩山寺开山主 -- 上妙下莲老和尚,民国十一年生于安徽巢县,宿具善根、器宇非凡。九岁即童真入道,二十岁时受具足戒于南京宝华山,而后参学于苏州灵岩山寺,以净宗为依归。民国三十八年,二十八岁时因弘化而至香港,慨人生之无常,生命之苦难,先后于大屿山及青山闭关岁二十年之久;除阅藏念佛,并虔修般舟三昧十次;每次九十昼夜中不坐、不卧、不睡、日中一食,誓证念佛三昧。此出类拔萃之难行苦行,倍受赞仰;感众信弟子依止修行,并拥护建设道场。妙莲长老2008年6月25日圆寂魔障不退修忍辱事实上,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很多在家信徒常说:「没有学佛还好咧!怎幺一想修行,种种不必要的麻烦都来了?」大家要忍喔!你不要想:「哎呀!好麻烦!」要忍耐!要记得:「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千万不要因为「魔考」而把道业放弃了。要坚固道心!愈是魔障重,就愈要精进、加紧用功,愈要发道心,千万不能退道心,千万不可因噎而废食!好象我们房子起了大火灾,火愈大,水力就要更多,否则小水怎幺灭大火呢?水决定是灭火的,但水小就灭不了火了。修道的忍辱波罗蜜不够,道业难成!修行就是和五欲交战、和冤亲债主交战 、和自己的不正知见交战。又好象家里有个外道种,专门和你唱反调,性情不相合,这叫做「怨憎会苦」,这些苦都要忍耐!不忍耐就退道心,忍耐道业即增长,令自他皆安乐。醉生梦死非佛子千万不要还想在世间做什幺有地位的人,那太颠倒了!如果还是和世俗人一样醉生梦死、浑浑噩噩的,怎幺有资格称做佛教徒?怎能叫近事男、近事女?又到那一天才了脱生死呢?生死不了,历劫以来的父母师长、冤亲债主一直在三涂里受苦,等待你度脱,他们等待、盼望,望得好苦啊!你不能一误又误,时间是不等待的,快作正课吧!释圣严(1931年1月22日-2009年2月3日),台湾佛教宗派法鼓山之创办人,也是禅宗曹洞宗的五十代传人、临济宗的五十七代传人,为一佛学大师、教育家、佛教弘法大师。为了提高佛教地位及僧众素质,以三十九岁高龄,毅然远赴日本东京立正大学深造。在短短的六年之间,他完成了文学硕士及博士的学位。,即奔波于美台两地弘扬佛法,更以其禀承的临济及曹洞两系法脉,至世界各地指导禅修,接引无数东西方人士。为了以现代人的语言和观点普传佛法,法师在极其忙碌的行程中,仍不忘着书写作,至今已出版超过一百本书籍。圣严法师2009年2月3日圆寂学佛群疑魔考是真的吗?当然,佛教也有重罪轻报之说,以及提前受报之论;也就是说,若不修行,恶报尚不会现形,一旦精进修道,发出离心,行菩萨道,就会引来若干魔障,那可能是天魔,也可能是宿世的冤亲债主,恐怕你出离三界之后,对你控制无方、需索无门,所以提早讨还你的欠债。不过由于你的修行和发心的善功德力,能将本来是应该多生偿命的,变成即生的病难,以此了结无量劫来的债务。所以,这是基于因果观点而言,不是无理的迷信。而且,佛教还是主张在灾难降临之时,尽量设法处理改善,以尽人事,不是束手待死式地受尽折磨。佛法讲因果也讲因缘,过去的因,如果加上现在的缘,它的结果就会改变。佛教界颇负盛名的忏云法师,昨天清晨在南投县水里乡莲因寺圆寂,享年94岁。莲因寺今天开放信徒瞻仰遗容。忏云法师于民国4年,在安东省与韩国交界处的小镇出生,24岁皈依学佛,26岁受五戒,30岁在北平出家,于广济寺受具足戒,并进入北平中国佛教学院求学4年。忏云自30岁出家后,即「过午不食」,60多年不曾间断。忏云法师在佛教界是颇有盛名,早年曾留学日本学习美术,自身持戒很严,书法绘画都有一定水准,颇有当年弘一法师之风,深得青年学生喜爱。忏云老和尚2009年3月7日圆寂修行回向还冤债还有,倘使着了魔睡不着,就吃安眠药、镇静剂,睡它几天;着魔的人大多数都不能睡。平常要是睡不好的人也怕要着魔;最好能够睡,说睡就睡,不睡就不睡,这样较比好。不能睡好的人,尤其是长夜漫漫不能睡,时常发作,大体都是怕有冤家。一天、两天晚上睡不着,或者是因为喝酒、喝茶太浓厚,或者是在临睡前有什幺事情,那就不怕。如果常常这样闹,怕有冤家或者是魔障。这时候就要用短期修持,好比但持往生咒,跟冤亲债主回向:或者诵金刚经,十六分、十六分一半一半地诵,一切不必多;地藏经十三品,一品一品地诵,分开诵,不必太多。此外,多做公益的事,多做阴德的事情,多做善事,慢慢就能调好梦参老和尚生于一九一五年,黑龙江人,十六岁在北京兜率寺出家。曾先后依止慈舟老法师、虚云老和尚及倓虚老法师。二十二岁时担任弘一法师的外护半年,深受大师的身教影响。二十六岁赴西藏色拉寺及西康等地学习密法十年。一九五零年,入狱长达三十三年。在狱中,他常观想:「假使热铁轮,在汝顶上旋,终不以此苦,退失菩提心。」以此坚定信心。五十七岁获平反出狱,回北京任教北京中国佛学院。八七年赴美弘法,近年常旅居加拿大温哥华、纽西兰及台湾弘法。所以你平常的功力,如果不是坚定的,到临终的时候,你的冤亲债主打你算帐,你要想战胜他们,你念佛的力量必须把他们消失,你才走得了,不然他们把你拉住。为什幺要你一心不乱呢?一心不乱,就是业障降伏了,那个现象没有了,你才去得了。不管你还有什幺业,其它的业你能够带去,这样的带业。哪果你欠的债猛利,冤亲债主找你的猛利,你念佛的功德敌不住他,你生不了极乐世界。念佛一法,你所有的修行,到你临命终时候,就是凭本来了。我们说养兵千日用在一时,你修了几十年的功夫,就在那一念间,你要能做得了主,做不了主不行,那是你功夫还不够。悟达国师悟达国师,在未受封国师之前,是个名叫知玄的和尚,年少时代参访丛林,在长安京都某寺挂单,遇到了一位僧人。这位僧人生了一种「迦摩罗」的恶疾,通身生疮,发出冲鼻难闻的秽气,谁都厌恶和他来往,但知玄住于他隔壁,怜愍他的病苦,常常自动去照顾他,连一点讨厌躲避的脸色都没有。 后来病僧的病好了,感激知玄的德风道义,就对他说:「我要走了,你以后会有难临身,不妨到四川彭州九陇山来找我,我会设法解救你的灾难。记住在有两棵大松树并立的标志,那就是我居住地方。」 后来,知玄和尚因为德行高深,唐懿宗十分崇敬,就封他为悟达国师。受封以后,住持安国寺,德名益彰,懿宗皇帝并亲自求教佛法,更赐沉香庄饰宝座,座高二丈许。然而就从这时开始,他却不幸在膝盖上生出一个人面疮来,有眉有眼,有口有齿,与人面一样,每天需要饮食喂他,疮像人一样开口啖食。知玄和尚痛苦万分,召请了各地名医,都拱手逊称无药可医。 就在群医束手,疮疾日烈时,突然记起当年那位病僧临别所说的话。于是前往西蜀入山去寻找。一日,傍晚时分,山路难行,正不知如何是好时,忽然看见两捆并立的松树,心中大喜,快步走向前去,只见广阔的殿堂,金碧辉煌,那位僧人已站在门前,两人相见万分欣喜,国师便把所患的怪疾的痛苦相告。僧人对他说:「不要紧的,我这儿山岩下有清泉,等到明日去洗一下就会好的。」 翌日清晨,僧人命一孩童带路,引领国师到岩下清泉之畔。国师刚用手捧起水准备洗膝上人面疮时,不料痴竟出声大呼:「不要洗!不要洗!」国师惊问:「为什幺?」疮说:「您曾否读过西汉史书,袁盎与晁错传呢?」国师回答:「曾读过」。人面疮就讥讽地说:「您既然读过了,何以不知袁盎杀晁错的事?往昔的袁盎就是你,而晁错是我。当吴楚七国造反时,你在帝前谗我,致使斩我于东市,这冤深恨重,累世以来,我总想寻求机会报复,可是你十世以来,都是高僧,持戒十分精严,冥冥中有戒神在旁保护,使我无法近身报复。如今,由于你受皇上的恩宠,待遇丰厚,已到了奢侈挥霍地步,而动了希名欲利的心念,无形中阴德已损,因这缘故,才能接近报复你。现在,蒙迦诺尊者出面调解,赐我三昧法水,令我解脱,那幺我们之间的夙冤,也告终结,从今以后,我不再和你为难作对。」 国师听了,非常震恐,连忙掬水来洗,一时痛入骨髓,晕绝在地不省人事。复苏后,觉得左腿已安然无恙,人面疮已不知去向。由此遂明白圣贤浑迹世间,不是凡情所可以测度的。国师欲回寺礼谢那位僧人,但金碧辉煌的崇楼宝殿,已杳无踪影。于是他筑一茅庵,自此不再下山。 悟达国师因蒙迦诺迦尊者垂慈,为他解了多生宿冤,为报答此特殊广大恩德,如经云:「若不说法度众生,毕竟无有报恩者。」并为后人启忏悔之门,所以才着此「慈悲三昧水忏」,意取尊者以三昧水洗人面疮,解积世冤业的缘故。 《慈悲三昧水忏》,共三卷,系依宗密大师之《圆觉经修证仪着录》而成,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册。本忏是以净除三障为因,成佛成圣为果。主旨在解冤释结,消除往昔罪恶,回向无上菩提。 安世高生死自在偿命债  原来,安世高的前世也是一位修道人,有位同修,脾气暴躁易怒。安世高屡次劝他,他总是不听。后来,安世高要到汉地广州偿命债,曾对这位同修许诺:「你来世必堕恶道,我若得道,一定先去度你!」 而在广州入城的路上,安世高与一提剑的少年相遇,少年对他怒目相视。安世高坦然的对少年说:「我前世与你有冤仇,所以你看我不顺眼,我特来偿还。」那少年果真二话不说,举剑把安世高的头砍了。  当时,安世高的神识回到安息国,投生为安息国的太子,正是此世的安世高。安世高与中土有缘,长大之后,辞去王位,又到中土来,北方的法缘尽了后,为了信守承诺,安世高前往宫亭湖,度旧同修。此世的旧同修,做了宫亭湖神,却是堕得蛇身。安世高与他相见,知道他深有悔意,即为他念咒、祝祷,帮助他脱离蛇身,并将他所得的宝物,化钱建了江南第一座寺院,取名为「东寺」。  去过宫亭湖,安世高先南去广州,寻找当年杀他的少年。只是,此时的少年已成为老人了。当他听完安世高对当年往事的陈述时,诧异不已,并对轮回之说,更加确信。因此,当安世高邀请他同往会稽,为安世高的二度偿命作证时,他立刻就答应了。  而安世高在会稽偿命债之事,更富戏剧性。原来,他们走在路上,两个在路旁打架的人突然冲向他们,其中一人举拳追打,另一人躲到安世高背后,因此,那一拳就绪结实实的落在安世高的头上,安世高登时没了呼吸。而这一切,安世高早就交代广州老人了,并且要老人为那两人辩护,说安世高是特来还债的,与那两人无关。   这两件事情,显示了安世高不可思议之处,即使是现在的我们,读了之后,对于大师生死自在的态度,不得不发出衷心的赞叹啊! 早年,因为佛法初来,有关大师的记载并不完整,可是由这些点点滴滴弘法、游化的过程,实实在在的展现了它的行持,和无比的毅力。我们除了不住的赞叹外,应该以他为榜样,努力学习。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管窥豹 以管窥豹

以管窥豹成语名称以管窥豹成语拼音yǐ guǎn kuī bào成...

以管窥天 以管窥天

以管窥天成语名称以管窥天成语拼音yǐ guǎn kuī tiān...

以终天年 以终天年

以终天年成语名称以终天年成语拼音yǐ zhōng tiān niá...

以肉啖虎 以肉啖虎

以肉啖虎...

以耳为目 以耳为目

以耳为目成语名称以耳为目成语拼音yǐ ěr wéi mù成语...

最新文章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古诗原文[挑...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_1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_1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深而不诡 情深而不诡

情深而不诡...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情;性自有常,故任性人...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古诗原文[挑错/...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 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

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