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读诵网
标题

凡事要自然而然

来源:楞严经读诵网作者:时间:2019-10-08 09:40:56
凡事要自然而然  本焕长老在一次开示中向信众讲解用功修行的方法,其中有一句:“无心用功并不是说没有心,像木头一样,它只是不起‘去用功”  崇信说:“洗干净了。”  师父于是说:“去扫地吧。”  崇信疑惑地问:“难道除了洗碗扫地,师父就没有别的禅法教给我了吗?”  师父厉声道:“我
凡事要自然而然
  本焕长老在一次开示中向信众讲解用功修行的方法,其中有一句:“无心用功并不是说没有心,像木头一样,它只是不起‘去用功&

\

rsquo;的念头,它的用功是自然而然的,不需要有意着念,它往往是不参自参,不疑自疑,不照而照的。”这种不起用功的念头实则是一种习惯,一种自动自发的习惯。
  这种习惯的发生就像植物生长、四季轮换一般,不需要特别的决心,刻意地努力,因为自动自发地生长、轮换就是生活、生命本身。本焕长老要人用功,却要人不起“去用功”的念头,其实就是要人把用功当成生活的一部分,让人能在一言一行中自然而然地踩在用功的点上,从心底由衷地流露一种返璞归真的自然天性。在他看来,这种自然而然地用功才算是符合人之本性的。
  人本是自然之子,但在社会进程中,人一方面得以升华,以文化区别于动物,同时也被社会所异化,从而表现出许多非自然的属性,在商业社会中,这种异化尤为明显。在这种情况下,要回到自然,遇到最本真、最真实的自己,首先要在心态上回到自然。
  停下工于心计、追逐名利的脚步,习惯悠然漫步,习惯以单纯自在的心态,乐享自然中最原始的一切,从每一种花草身上看见美丽,从每一阵清风中听到时光的低吟浅唱,让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回归自然的淳朴,便能超脱现实的烦恼之上。因此那些超脱红尘之外的得道者,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仙风道骨,反而是以天为盖、以地为席的自然之子。
  当有人问在山中居住、以野果果腹的高峰妙禅师为什么喜欢吃野果,为什么不梳头发时,他反问道:“山珍海味能比野果好吃到哪里去?我连烦恼都没有,还需要梳理什么头发呢?”
  “你一年到头就这身衣服,为什么不备一套换洗的呢?”
  “佛法慈悲、道德这身衣服就足够。”
  “你总要洗洗澡吧?”
  “我的心一干二净,不需要洗澡。”
  “你没有朋友,没有爱人,不觉得孤单吗?”
  高峰妙禅师指指外头说:“大自然的一切都是我的朋友。”
  俗人以为高峰妙禅师的修行是徒然,高峰妙禅师却笑俗人忽视自然的愚钝。花香沁醒心灵,草绿清亮视线,绿荫山峦放松心境,一野果、一掬泉都是原生态的营养。一心参禅,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享受清静、新鲜的生活滋味,实在是难能可贵。自然开启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久居闹市,心久系名利,人实际上活得很累。荣华富贵、名声赞誉都是表面的东西,月明风清时,人立于月下,会突然觉得自己生活得很可笑、很荒唐。整日费尽心思与人争斗,得到的只有无穷无尽的烦恼,何必要这样为难自己?
  不如将争强好胜的心放下来,到自然的怀抱中沐浴清风,攀登高山,放歌旷野,这种看似休闲、放松的方式,其实是在修心上用功夫。功夫用得不着痕迹,却轻松自然地让心灵放松了戒备,感受到了欣悦。
  相比于这种不刻意、不起念的修行,那种“众里寻他千百度”的求取,反而会流于表面、形式,致使努力的人和真正的开悟擦肩而过。
  唐朝龙潭崇信禅师,跟随天皇道悟禅师出家,数年之中,打柴炊爨,挑水作羹,不曾得到道悟禅师一句半语的法要。自认为一无所获的他问禅师:“弟子自从跟您出家以来,为什么不曾得到您的开示?”
  道悟禅师听后回答道:“自从你出家以来,我未尝一日不在向你传授修道心要。”
  “弟子愚笨,不知您传授给我什么。”崇信讶异地问。
  师父并没有理会他的诧异,只是淡淡地问:“吃过早粥了吗?”
  崇信说:“吃过了。”
  师父又问:“钵盂洗干净了吗?&

\

rdquo;
  崇信说:“洗干净了。”
  师父于是说:“去扫地吧。”
  崇信疑惑地问:“难道除了洗碗扫地,师父就没有别的禅法教给我了吗?”
  师父厉声道:“我不知道除了洗碗扫地之外,还有什么禅法!”
  崇信禅师听了,当下开悟:禅就是生活,能够自然而然地生活,本身就是一种参禅悟道的修行。吃粥、打扫,看似平常,却像正中靶心的箭矢一样,无限接近修禅之道。能用心静静地聆听生活的不语,领悟其中微妙的禅机,何尝不需要一种功夫呢?
  现实生活中的禅法,是将佛法“生活化”,又用佛法“化生活”,在生活中实现禅悦,在禅悦中享受人生,保持一颗本色之心,遇山则高,遇水则低,随顺自然。
  迎着每天八九点的阳光,站在窗边手捧一杯醇香的咖啡,看着匆忙的脚步路过街边,有条不紊地开始一天的工作,自是一种徐生慢活的践行;工作八小时中抽一点时间,伸伸懒腰,看看探入房间的嫩绿枝条,放眼被风放牧的天边云朵,紧张的心松弛下来,然后以一种全新的开始继续投入工作,何尝不是一种自然的领悟;工作结束后,不在电视虚像中放空思想,而是手捧书卷,靠于窗边,轻松温读,早早入眠……
  以上这些没有任何养生理论的指导,只是佛说“禅宗不立文字,直指人心,似乎有迹可循,却又如月穿潭底,了无痕迹”,所谓修禅、用功,不过是还原生活的原貌,规律、简单地安排自己的生活起居、工作学习。果真这样做了,不经意间遇到花开,微笑会悄然攀上嘴角。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肉餧虎 以肉餧虎

以肉餧虎...

以管窥豹 以管窥豹

以管窥豹成语名称以管窥豹成语拼音yǐ guǎn kuī bào成...

以管窥天 以管窥天

以管窥天成语名称以管窥天成语拼音yǐ guǎn kuī tiān...

以终天年 以终天年

以终天年成语名称以终天年成语拼音yǐ zhōng tiān niá...

以肉啖虎 以肉啖虎

以肉啖虎...

最新文章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古诗原文[挑...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_1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_1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深而不诡 情深而不诡

情深而不诡...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情;性自有常,故任性人...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古诗原文[挑错/...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 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

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