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读诵网
标题

净空法师:求感应

来源:楞严经读诵网作者:时间:2019-10-07 09:39:09
【学佛就是学觉悟】佛法贵在觉悟,古圣先贤也说‘克念作圣’,故圣凡只在觉迷一念间耳。一念觉,当下就是一真法界;一念迷,又何止十法界?觉悟之人真正能放下,只有迷人才有争执。诸佛菩萨是我们的好榜样,所以学佛菩萨,就是学觉悟,学看破、放下,真正做到‘与人无争,于世无求’,自然身心自在,智慧增长。学佛之人不能契入境界,是一念情执没消融。而要想成就,不能不晓得这

【学佛就是学觉悟】

佛法贵在觉悟,古圣先贤也说‘克念作圣’,故圣凡只在觉迷一念间耳。一念觉,当下就是一真法界;一念迷,又何止十法界?觉悟之人真正能放下,只有迷人才有争执。诸佛菩萨是我们的好榜样,所以学佛菩萨,就是学觉悟,学看破、放下,真正做到‘与人无争,于世无求’,自然身心自在,智慧增长。

学佛之人不能契入境界,是一念情执没消融。而要想成就,不能不晓得这个道理,不能不认真去学习无争无求,学习慈悲,热诚助人。在助人的过程中,决定不能执着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要永远保持清净平等心,这是菩萨行;菩萨行就是觉悟之行。

我们要细细去观察体会,世尊一生的行谊。世尊一生弘法利生,讲经说法,没有名分,也没有职位,与我们只是师生关系。这个关系还是凡夫见解,世尊绝无此概念;若他有此概念,就不能成圣、成佛。因为师生是二法,二法不是佛法,这是六祖惠能大师说的。

【二谛】

世尊一生讲经说法,依据的原理原则是二谛;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也是依二谛而说法。二谛就是真谛与俗谛。‘真谛’,完全是说明诸法实相,没有丝毫分别与执着,对此世间人难懂。‘俗谛’,就是世间法,是依众生的知见、常识,这大家好懂。但佛的智慧高,善巧方便达到极处,说俗谛即包含真谛,说真谛仍不离俗谛,真俗圆融,得大自在。世间人不但迷于真谛,也迷于俗谛。而佛能真俗圆融,就是真谛看破了,俗谛也放下了。看破、放下是一不是二,这才是真实智慧。《无量寿经》上的‘住真实慧’,就是这个境界。佛菩萨在世所作所为,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弘法利生,惠以众生真实之利。即使是惠以真实之利,他也一无所求,亦无分别执着。这些地方我们要清楚、要透彻,要认真学习。

【求感应】

\

弘法利生的事业,不能不求感应。对于求,若能体会到真俗圆融,就有正知正见正解,就不会偏向一边。而世间人执着在俗谛上,真的是念念希求,念念希求就落在意识里。诸佛菩萨的求,是如理如法去做,有求之愿,没有求之心,这才圆融,这才有感应。

儒家讲‘立志’,佛家讲‘发愿’,这两者有何不同?‘志’里有希求,有求就落在情识里;‘愿’里没有希求。换句话说,‘立志’带有感情,‘发愿’纯粹是智慧,没有情识。其实我们只要如理如法去做,诸佛如来自然护念,这就是求,这种求有感应。我们无求之求,诸佛菩萨无应之应,就感应道交不可思议,不但佛菩萨护念,龙天善神也拥护。若是有求之心,决定没有感应,因为这种心是情识,使我们与佛菩萨的感应受到阻碍。所以有愿,而没有希求之心,只是如理如法、认真努力去做,自然有感应。

自己修学要断烦恼习气,要开智慧,帮助别人也是这个目的,可是手段方法要随机应变,因为机缘不同,方式就不同,所谓‘方便有多门,归元无二路’。而自己诚心诚意去做,自己障碍没有了,但众生有障碍,就是缘不成熟。缘不成熟,自己就要养道,也就是进修,将自己的境界不断向上提升,等待众生机缘成熟,这丝毫不能勉强。

若想把度众生的缘提前,就要自己认真努力修忏悔法,改过自新,一切向自性里求。所以佛法称为‘内学’,跟世间法完全不同。世间人向心外求,而佛法是向自性里求,不向外求。求诸佛菩萨加持,也是从自性中求。我们果然与佛同心、同愿、同德、同行,这就是求,这个求没有向外,一切如来怎么会不加持?这好比接通电路,毫无障碍,决定感应道交。若有一念私心,电路就断了,就没有感应。

若是有私心、有情欲的去求,也有感应,这是魔来感应。在现前社会,这种事情很多。妖魔鬼怪也能使你有神通,使你发狂,给你一些特殊的能力,你也能迷惑众生,但这是造业。《楞严经》中的‘五十种阴魔’,就讲得很清楚。这种神通、道力是魔附身,魔加持的;魔离开之后,就全部丧失了,最后自己也会遭难。所以佛家讲‘求’的道理,我们一定要懂;世出世间法都向心性中求,这就对了。

【弘法与护法】

诸佛护念,龙天善神拥护,显示在哪里?我们周边会有许多善友帮助、护持,这是护法。护法有内护与外护,内护就是出家人来护持,外护是在家二众来护持,这样正法才能建立,常住世间。虽然得内外护持,我们的心地还是要清净,依旧一尘不染。

像新加坡居士林与净宗学会,确实有大力护持的善友,但我们对他们并没有特别接待。在居士林吃饭时,他们自己拿盘子夹菜,自己找坐位,没有受到丝毫特别的礼遇,这才是真正的善友。所谓‘一佛出世,千佛拥护’,这些人都是佛菩萨,所以这个道场能建立,是大家有福。我们很幸运遇到这个因缘,也很欢喜的全心全力协助、拥护,贡献一点绵薄之力。因为助他就是助一切众生,助他就是助诸佛如来。

所以,出家人最好不管事务,这是世尊示现给我们看的。出家人管事务是不得已,这是变相的。若出家人管事务,就是护法,不是弘法,就要全心全力培养后学,照顾弘法的法师。管事务就好比在学校里作校长,要管理教务、总务,这是执事,属于服务的性质。弘法是教员,不担任执事。里面的执事是内护,外面的执事是外护。

若我们能将这个观念搞清楚,人人尽自己本分的职责,佛法一定兴旺,众生才真正有福。决不是去争取执事的地位,然后作威作福来享受,障碍弘法的法师,不培养、提携初学,这是造无量无边的罪业,这个罪业是在阿鼻地狱。我们要清楚明白,要在佛门中修福,不要造业。

我们将内护、外护做好,自然有佛菩萨来弘法利生;内护、外护做得不如法,决定没有佛菩萨来讲经说法,因为缘不成熟。护法工作做得圆满,就是缘成熟了,自然感得诸佛菩萨示现来教化众生。

\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管窥豹 以管窥豹

以管窥豹成语名称以管窥豹成语拼音yǐ guǎn kuī bào成...

以管窥天 以管窥天

以管窥天成语名称以管窥天成语拼音yǐ guǎn kuī tiān...

以终天年 以终天年

以终天年成语名称以终天年成语拼音yǐ zhōng tiān niá...

以肉啖虎 以肉啖虎

以肉啖虎...

以耳为目 以耳为目

以耳为目成语名称以耳为目成语拼音yǐ ěr wéi mù成语...

最新文章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古诗原文[挑...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_1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_1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深而不诡 情深而不诡

情深而不诡...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情;性自有常,故任性人...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古诗原文[挑错/...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 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

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