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读诵网
标题

佛说,满足三个条件的法都是佛法

来源:楞严经读诵网作者:时间:2019-09-24 09:34:22
佛说,满足三个条件的法都是佛法我们大家都知道,佛教三藏十二部经典,其中三藏指的经藏、律藏、论藏,十二部即佛说经的十二分类,亦称十二分教,即长行、重颂、孤起、譬喻、因缘、无问自说、本生、本事、未曾有、方广、论议、授记。一般大家都认为,只有佛陀说的才能称之为佛法,但是龙树菩萨却认为并非只有佛说的才是佛法,五种人都可以宣说佛法。 我们知道佛陀当年说过的法是佛法无疑,龙树菩萨认为的另外四种人也可以宣说佛

佛说,满足三个条件的法都是佛法

我们大家都知道,佛教三藏十二部经典,其中三藏指的经藏、律藏、论藏,十二部即佛说经的十二分类,亦称十二分教,即长行、重颂、孤起、譬喻、因缘、无问自说、本生、本事、未曾有、方广、论议、授记。一般大家都认为,只有佛陀说的才能称之为佛法,但是龙树菩萨却认为并非只有佛说的才是佛法,五种人都可以宣说佛法。

我们知道佛陀当年说过的法是佛法无疑,龙树菩萨认为的另外四种人也可以宣说佛法,到底有没有道理呢?《大智度论》云:“佛法非但佛口说者是,一切世间真实善语,微妙好语,皆出佛法中。”又云:“何者是佛法?佛法有五种人说:一者、佛自口说;二者、佛弟子说;三者、仙人说;四者、诸天说;五者、化人说。”

除了佛亲口说的之外,佛弟子说的、仙人说的、诸天说的和变化人说的也都可以称之为佛法。佛陀已经入灭了,其他四种人说的到底与佛说的是否相同,我们无从判断,所以佛陀给了我们一个印证的方法,那就是看他们说的是否符合三法印,符合的就是佛法,不符合的就不是佛法。

我们都知道三法印是诸行无常、诸法无我和涅槃寂静。诸行无常是说世间一切事物无时不在生住异灭中,过去有的,现在起了变化,现在有的,将来终归幻灭;诸法无我是说在一切有为无为的诸法中,无有我的实体;涅槃寂静是说涅槃的境界,灭除一切生死的痛苦,无为安乐,故涅槃是寂静的。凡符合此三原则的,便是佛正法,纵然不是佛亲口所说,那么也视同佛说。

但凡不符合此三原则的,纵然是佛陀亲口所说,那么也是不了义、遮义。这三法印有如世间印信,用为证明,故名“法印”。其实举个现实的例子大家就好理解了。比如,并非只有总统亲自撰写的文件才具有法律效力,也许是总统口授,秘书起草的,也许是议会商讨后敲定的,总之最后总统盖上自己的印章或者签字认可,那么就可以认为是总统的政令。我们不会因为是秘书起草的,就说这文件是秘书发布的,归根结底还是总统的命令。佛法也一样,不管是佛陀亲自说的,还是其他四种人根据佛陀意旨宣说的,只要符合三法印,就可以认定是佛法。

我们在诵经的时候,经首总是有“如是我闻”之类的经首语,这就是佛经区别外道的标志。当年佛陀入灭前,阿难向佛请示:“世尊,您说法四十九年,结集经典时,我们该以何为首?”佛陀回答说:“一切经典开头都加上‘如是我闻’等语吧,以此区别外道经典。”

\

这样做有四个好处:第一除疑,结集经典时,阿难升坐法座,因为阿难是佛陀的堂兄,长得与佛陀很像,再加上法的威力,会让众人产生疑惑,这是佛陀因为大悲心起,涅槃后复生给我们说法吗?还是他方国土的佛到这里讲法?还是阿难转身成佛了呢?在经典前面加上“如是我闻”四个字,大家就不会产生上述三种疑惑了;第二令信,经典开头加上“如是我闻”四个字,大家听到或者看到会知道这是佛陀当年说过的法,可以让大家生起信心,信为道原功德母,生信很重要;第三简邪,外道的典籍都安置了“阿、沤”二字,阿表于无,沤表于有。教旨不离有无,皆不究竟。佛经开头加上“如是我闻”四字,可以区别外道经典;第四显正,佛法都是出世间法,佛法僧三宝最为吉祥,经文加上“如是我闻”四字,昭示僧宝叙述佛宝当年讲述的法宝,彰显中道实相,故为显正。

佛陀已然入灭了,佛法只能由其他四种人代为宣扬。仙人、诸天和变化人,普通人可以说没有特殊因缘是很难以得遇的。当今,我们可以听闻到的佛法大都只能是佛弟子宣说的了。很多居士在听师父讲法的时候,并不是看这个法是不是符合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的准则,而是看是否符合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遇到与自己知见或者世俗见解不一致的时候,就产生各种疑惑,讲的这些到底是不是真正的佛法啊?

\

过去有个读书人,突然有一天“看破红尘”,想要学佛,就找到一个禅师,向禅师请益佛法,问什么才是佛法?禅师不搭理他,自顾自的摇着蒲扇喝茶。读书人见禅师不搭理他,就跪下虔诚的向禅师顶礼,然后再次问道:“请禅师告诉小生,怎么学佛?如何成佛?”禅师瞥了他一眼,慢悠悠地跟他说:“跟你说了,你也不信,还是快走吧!不要打搅我喝茶。”

读书人拍着胸脯向禅师保证:“师父,您说吧,我肯定相信。”禅师说:“其实你本来就是佛,你说的就是佛法。”读书人一脸不满:“师父,您别逗我了,怎么可能呢?”禅师摊开双手对读书人说道:“早就跟你说了,你不会相信的,果然如此吧?”读书人一脸茫然。

其实真正的佛法岂是语言可以表达的呢?当年佛祖拈花微笑,以心印心的才是佛法。可是当今,师父们如果往法座上一坐,什么都不说,只拈花微笑,就是笑上一天,底下的信众又有多少能够印心的呢?肯定还会有人讥嫌,这个师父恐怕什么都不会吧?佛法是佛陀洞察的宇宙实相,这玄妙实相是人的感官无法体会的。佛祖之所以拈花微笑,是因为不管说什么都不足以表达诸法实相,就算贴切的表达出来了,众生也不会相信。拈花一笑,一切佛法就都在其中了。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石投水 以石投水

以石投水成语名称以石投水成语拼音yǐ shí tóu shuǐ成...

以简驭繁 以简驭繁

以简驭繁...

以私废公 以私废公

以私废公成语名称以私废公成语拼音yǐ sī fèi gōng成...

以石投卵 以石投卵

以石投卵成语名称以石投卵成语拼音yǐ shí tóu luǎn成...

以盲辨色 以盲辨色

以盲辨色成语名称以盲辨色成语拼音yǐ máng biàn sè成...

最新文章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古诗原文[挑...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_1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_1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深而不诡 情深而不诡

情深而不诡...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情;性自有常,故任性人...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古诗原文[挑错/...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 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

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