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读诵网
标题

佛教的精神与特色(第一章)

来源:楞严经读诵网作者:时间:2019-09-17 09:40:53
佛教的精神与特色(第一章)

  佛教的精神与特色(第一章)

\

  林世敏居士著  第一章 我写本书的动机  ‘为什么你想写这一本书呢?’当然这个问题,只有我自己能够回答得清楚,
  我确信我写作的动机,绝不是为了出名或赚钱,因为这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工作,既赚不到钱,也出不了名。  以下我所叙述的,就是我写本书的动机,我把它归纳为三点来说明:  第一 我确信佛法为救治今日社会所必需  今日社会,无论中外,都遭受到一股物欲洪流的冲击,人在高度科学发明与物质享受中迷失了自己,家庭伦理、道德观念根本地被动摇了,于是国际间有毁灭人类的核子武器大竞赛;有似厉鬼、如野兽的披头、嬉皮;有贪官污吏;有奸杀枪夺。人人争名夺利,个个昏头胀脑,人们不知道自己在何处,不知道自己在做些什么,表面上豪饮狂欢,内心却空虚苦闷。
  于是夜阑人静的时候;理智稍为清醒的时候,有些人会怀疑地自问:‘人生是为何而来?生命的价值是什么?生活的目的又在那里呢?’
  更有些人会对社会秩序的瘫痪,道德的破产,人性的堕落而感到忧心如焚。人类如果不找出自救之道,便只有自我毁灭一途。
  而自救之道,在什么地方呢?‘解铃还是系铃人。’在人类自己本身呀!
  只有透过人类理性的觉醒,才能够重整道德,重建秩序,人类的未来才有幸福的曙光。
  我确信二千五百年前释迦牟尼的遗教,对于今日的世道人心,正有补偏救弊,对症下药之效。
  佛法的广大无边,平等圆融,通上彻下是最有用的。它提出的药方是:人人要平心静虑,快乐不在外界,幸福在自我心中,唯有透过静思熟虑,少欲知足,舍己为人,自己才能快乐,一切苦恼才会熄灭。
  不是吗?先要风平浪静,水波方才不兴;水波不起,就明澄如镜,能够映照山光树影,看清自己的‘本来面目’。如此才能从迷失中找回了自己。
  哈!青山本不老,为雪白头;
  绿水原无忧,因风皱面。
  人本来就是自由自在,无忧无愁的,那来的烦恼?那来的苦闷呢?啊!为的是‘雪’,为的是‘风’呀!
  然而;雪融而无痕,雪在那儿?风吹而无影,风在何处?人却偏偏作茧自缚,自寻烦恼,是可笑呢?还是可悲?  第二 佛教可以指导这一代青年努力的方向  无论是太保、阿飞,还是嬉皮、披头,他们都是心理的缺陷者,不是自大就是自卑,或兼而有之,他们风驰电掣地骑著飞车闹街,为的是引起别人的注目,只因为他们的内心彷徨;他们吞服迷幻药,猛抽大麻烟,为的是逃避现实的困扰,只因为他们的内心苦闷;而生长在这个时代的青年们,如果没有正确的人生观,没有正确的奋斗方向,谁能不愤世嫉俗?谁能不消极悲观呢?
  而佛教,佛教就是要人先坐下来,先静下来省察自己、认识自己、磨炼自己,只有省察自己,才能明白自己的狂妄、嚣张、幼稚和无知;也惟有认识自己,才不会盲目地自大和自卑;更先要磨炼自己,才能有坚强的意志,聪明的智慧,充沛的勇气去面对一切困难,披荆斩棘,完成伟大的事业和人格。
  佛教的道理浩瀚而无垠、精深而博大,可以满足各类青年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包括思想纯正、品学兼优的好青年在内)。
  佛教的宇宙观,广大而壮阔,可以扩展青年的胸襟,激发青年海阔天空的豪情,探讨大自然奥秘的雄心。
  佛教的人生观,民胞而物与,积极而奋发,可以鼓舞青年服务的热忱,救世的悲心。
  佛教的终极理想,就是使人人获得真正的快乐和幸福,真正的自由和平等,真正的净化和解脱,那时人不再饱受忧患的煎熬,不再是谁的奴仆,不再是谁的羔羊;而是自己的主人、自己的主宰。每一个人未来的前途操纵在自己的手中;(这才是最妥当保险的,仰人鼻息,总是痛苦的。)而幸福和快乐全是人自己努力获得的。(这才显出它的难能和可贵,才显出人性的庄严和神圣。)
  青年总是模仿心强,可塑性高,佛教没有权威和权柄可以刺激青年的自大狂和统治欲。佛教没有阶级的对立,佛和众生一律平等,分不出谁是主、谁是仆,谁是羔羊、谁是牧人。
  看哪!滚滚江水,波涛壮阔,分不清那儿是波,何处是水,水就是波,波就是水呀!众生是未来佛,佛是过去的众生呀!(意即:佛是已经觉悟的众生。)
  这启示青年:人类虽有阶级、肤色、语言、风俗、信仰的不同,但在人格上和佛性上——一种未来可以成佛的潜能,基本上是平等的。就像一颗被保存在宝盒内,玲珑透剔,晶莹光洁的钻石;和另一颗暂被污泥染垢,黯淡无光彩的钻石,它们的价值不是相同的吗?
  波和水不可分,佛与众生不可分;波水是一体,佛众生是一家,啊!人类原是休戚与共,苦乐同当的,人不能舍弃同类而自我享乐(波不能离水而自生),因此要抱著服务心、同情心、平等心,以自己的聪明才力为人群造福。
  青年的努力途径就是这一条‘自利利他’、‘人我互惠’的康庄大道;青年奋斗的方向就是这一个‘先忧后乐’、‘世界大同’的理想目标。
  这就是佛教的启示!释迦的教导!  第三 为有心研究佛学的朋友略尽绵薄心力  我在教育界服务,虽然还不到三年,但发觉对佛教具有研究兴趣的同学,为数不少。课余饭后,三三两两,在绿荫树下,在满园花开的校庭,他们会热心地围著我,追问看有关佛教的问题。
  佛教讲布施,在一切布施中,又以‘法布施’功德最大(即以道理来启发、教导别人)。虽然自己所知不多,所学不丰,但自幼生长佛教家庭,耳濡目染;在大学四年中,亦曾立志钻研。佛法如蜜,中边皆甜;不尝则已,一尝惊奇,令人爱不忍释。
  我虽然不是一位‘传教士’,但我认为有拿佛教道理来说给不懂佛法的人听的责任,让他们多少能了解佛教的教义,启发他们善良纯洁的心性,能为他们自己努力奋发,力争上游;又能为广大人群服务献身。我想这是一件有意义的,同时也是我所乐意做的一件事。
  而在学校服务,为人师表,更要视学生如子弟,固然要将混杂广博的知识,去芜存菁,分析整理,尽心尽力地教授给学生;但教育的目的,并不仅仅在于知识的传授,最重要的还是在‘传道’、‘解惑’:用做人处世的道理教导他们,解答他们对于人生问题的疑惑,期能振聋发瞆,增德益智,使同学们不但具有丰富的学识,同时更具有优良的品行、正确的人生观,能贡献所学造福社会。  然而平日同学对佛教的问难,虽然尽量地满足其求知欲,但总是点点滴滴,缺乏系统的介绍,不能使他们有通盘的了解,这是美中不足的地方。  本书的出版,就是要把佛学作浅近的说明与介绍,希望同学们能对佛教有正确而明晰的认识,进而以佛的训诲敦品励学,做个活活泼泼的好学生,将来做个堂堂正正的好国民。  ——文章来源于网络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眦睚杀人 以眦睚杀人

以眦睚杀人成语名称以眦睚杀人成语拼音yǐ zì yá sh...

以私害公 以私害公

以私害公成语名称以私害公成语拼音yǐ sī hài gōng成...

以石投水 以石投水

以石投水成语名称以石投水成语拼音yǐ shí tóu shuǐ成...

以简驭繁 以简驭繁

以简驭繁...

以私废公 以私废公

以私废公成语名称以私废公成语拼音yǐ sī fèi gōng成...

最新文章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古诗原文[挑...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_1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_1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深而不诡 情深而不诡

情深而不诡...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情;性自有常,故任性人...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古诗原文[挑错/...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 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

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