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读诵网
标题

佛和菩萨有否差别

来源:楞严经读诵网作者:时间:2019-09-02 09:37:26
“佛”是梵文“佛陀”的音译之略,也有译作“浮屠”、“浮图”、“勃驮”、“没驮”的,汉语意思是“觉者”、“知者”、“觉”。佛教徒将“佛”作为对释迦牟尼的尊称。小乘

  “”是梵文“佛陀”的音译之略,也有译作“浮屠”、“浮图”、“勃驮”、“没驮”的,汉语意思是“觉者”、“知者”、“觉”。佛教徒将“佛”作为对释迦牟尼的尊称。小乘之佛,专指释迦牟尼,大乘之佛,泛指一切能“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者,除释迦牟尼外, 如过去有七佛、燃灯佛,未来有弥勒佛,东方香积世界有阿閦佛,南方欢喜世界有宝相佛,西方安乐世界有无量寿佛,北方莲华庄严世界有微妙声佛等。

\

    佛是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成佛的途径有四种:     1、信满成佛。依种性地的决定,坚信诸法不生不灭,清净平等,无可愿求,这就能信满成佛。    2、解满成佛。依解行地,深刻理解法性无造无作,不起生死之想,不起涅槃之想,心无所怖,亦无所欣,这就能解满成佛。    3、行满成佛。依究竟之菩萨地,能除一切无明法障,菩提的愿行,都能具足,这就能行满成佛。     4、证满成佛。依净心地,得五分别的寂静法智,及不可思议胜妙的功德,这就能证满成佛。     “菩萨”是梵文“菩提萨捶”的音译之略,汉语意思是“大觉有情”,即“上求菩提(觉悟),下化有情(众生)”的人,有的译作“大道心众生”、“道众生”等。这些词太拗口了,有人就简略地意译为“开士”、“始士”、“高士”、“大土”,即“发大心的人”。多数人还是习惯用译音的略称——“菩萨”。  “菩萨”原是释迦牟尼修行尚未成佛的称号,后广泛用作对大乘思想的实行者的称呼。有人对崇拜的神像,也称为菩萨。    菩萨有五智:一,通达智。能通达觉梦诸法。二,随念智。能忆持过去的事情而不忘记。三,安立智。能建立正行并修习其他。四、和合智。能观一切法道随缘和合。五,如意智。能随意之所欲而无不满足。菩萨虽然神通广大,但毕竟只具备“自觉”、“觉他’,尚缺“觉行圆满”,因此在佛界居第二等级。    比如像著名的地藏菩萨,前身曾是一个名叫‘光目’的女子,每逢其母亡日,供养一尊罗汉。后来知道母亲堕在恶趣,便发誓愿说:“我自今救拔一切众生,一切尽成佛后,我方成正觉。”依此大誓愿,得以救拔母亲出苦海。而地藏自己,则因人世尚有受苦众生,地狱尚有各种磨难,自感“觉行尚未圆满”,所以至今尚未成佛。

\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肉驱蝇 以肉驱蝇

以肉驱蝇成语名称以肉驱蝇成语拼音yǐ ròu qū yíng成...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成语名称以能问于不能,...

以耳代目 以耳代目

以耳代目成语名称以耳代目成语拼音yǐ ěr dài mù成语...

以紫为朱 以紫为朱

以紫为朱成语名称以紫为朱成语拼音yǐ zǐ wéi zhū成...

以绝后患 以绝后患

以绝后患成语名称以绝后患成语拼音yǐ jué hòu huàn成...

最新文章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古诗原文[挑...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_1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_1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深而不诡 情深而不诡

情深而不诡...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情;性自有常,故任性人...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古诗原文[挑错/...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 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

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