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读诵网
标题

《华严五教章》

来源:楞严经读诵网作者:时间:2019-08-11 09:47:32
《华严五教章》,全称《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华严一乘教分记》,略称《五教章》。四卷。唐代华严宗三祖法藏(643|712)述。师字贤首,号国一法师,又称香象大师、康藏国师。以通西域诸国语与梵文经书,奉命参与义净的译场,先后译出《新华严经》、《大乘入楞伽经》等十余部经典。尝为武后讲华严十玄缘起的深义,撰成《金师子章》。师一生宣讲《华严》三十余遍,致力于华严教学的组织,并仿天台,撰述《华严五教章》,将

  《华严五教章》,全称《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华严一乘教分记》,略称《五教章》。四卷。唐代华严宗三祖法藏(643|712)述。师字贤首,号国一法师,又称香象大师、康藏国师。以通西域诸国语与梵文经书,奉命参与义净的译场,先后译出《新华严经》、《大乘入楞伽经》等十余部经典。尝为武后讲华严十玄缘起的深义,撰成《金师子章》。师一生宣讲《华严》三十余遍,致力于华严教学的组织,并仿天台,撰述《华严五教章》,将佛教各种思想体系分类为五教十宗,而推崇华严的组织居于最高地位,华严哲学于现实世界中是属理想世界的实现。华严宗的观门教相,至师而圆备,是华严宗的大成者,所以又名贤首宗。其著作有《华严经探玄记》、《华严料简》、《大乘密教经疏》、《华严纲目》、《华严玄义章》等二十余部。

\

  “五教”,贤首大师将如来一代言教,就所诠或深或浅,区分教相为五类,如《第四分教开宗》说:“就法分教,教类有五。”  本论是华严教义的概说书,华严宗的教判论着,也可说是佛教概论书。全书共分十门,其组织次第分别为:建立一乘门、教义摄益门、古今立教门、分教开宗门、乘教开合门、起教前后门、决择其意门、施设异相门、所诠差别门、义理分齐门,主要是开释如来海印三昧(华严家以此三昧为华严大经所依之总定)的一乘教义,并将其分类为五教十宗,主张《华严经》是超越诸教的别教一乘,也就是最胜经。兹将其各门内容略述如次:  第一、建立一乘:叙述一乘的意义,即华严独特的一乘与融合三乘于一乘的意义。贤首大师将一乘教义开为同教、别教二门。这是依《华严经》树立其不同于三乘,超越诸教的别教一乘,依《法华经》树立其应同三乘,开会一乘的同教一乘。因此,说明此同、别教判的特点,就是“建立一乘”的精义。  第二、教义摄益:叙述一乘与三乘的教义,与其摄化机宜利益的差别。  第三、古今立教:贤首大师谓古今诸贤所立教门各有差别,因而列举十家,作为其龟镜。即:□菩提流支依《维摩经》等,立一音教;□诞法师依《楞伽》等经,立顿渐二教;□光统律师立渐顿圆三教;□大衍法师立四宗教;□护身法师立五种教;□耆闍法师立六宗教;□南岳思禅师及天台智者禅师立四种教;□江南敏法师立二教;□梁朝光宅寺云法师立四乘教;□大唐三藏玄奘法师依《解深密经》、《金光明经》及《瑜伽论》,立三种教,也就是指三法轮。  第四、分教开宗:此门主要是在说明华严宗的教相判释。是依其自宗宗义,将佛陀一代圣教分别判作五教十宗。五教,是就所说教相分为五类:□小乘教;□大乘始教;□终教;□顿教;□圆教。十宗则依佛陀所说的义理区别为十:□我法俱有宗;□法有我无宗;□法无去来宗;□现通假实宗;□俗妄真实宗;□诸法但名宗;□一切法皆空宗;□真德不空宗;□相想俱绝宗;□圆明具德宗。  第五、乘教开合:叙论五教相互的关系。  第六、教起前后:论述一乘、三乘、小乘教法于时间上的前后顺序,分为“称法本教”、“逐机末教”的本末二教。  第七、决择前后意:谓诸教前后差别难知,因此以十门分别其意。即:□或有众生于此世中,小乘根性始终定者;□或有众生于此世中,小乘根不定,堪进入大乘初教即便定者;□或有众生于此世中,于小乘及初教根不定,堪入终教即便定者;□或有众生于渐教中根不定,堪入顿教即便定者;□或有众生于此世中,顿悟机熟即便定者;□或有众生于此世中,三乘根性定者;□或有众生于此世中,三乘根不定,堪进入同教一乘者;□或有众生于此世中,三乘根不定,堪可进入别教一乘者。□或有众生于此世中,具有普贤机者;□或有众生于一乘别教,解行满足已,证入果海者。  第八、施设异相:于别教一乘和三乘的众多相异中,约略分为时异、处异、主异、众异、所依异、说异、位异、行异、法门异、事异等十门,以显华严经教与诸乘间,无尽的法化差别。  第九、明诸教所诠差别:略举十门论述五类能诠教的不同。即:□所依心识;□明佛种性;□行位分齐;□修行时分;□修行依身;□断惑分齐;□二乘回心;□佛果义相;□摄化境界;□佛身开合。  第十、义理分齐:列举四门以阐明华严别教一乘圆融无尽的义理。即:□三性同异义;□缘起因门六义法;□十玄缘起无碍法;□六相圆融义。  三性同异义:三性是指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此三性真妄融通,一异无碍,如本章说:“三性一际,举一全收,真妄互融,性无障碍。”  其次,缘起因门六义法,是说于诸法缘起上,作为“因”的法,具有六义:   □空有力不待缘,是刹那灭义。   □空有力待缘,是俱有义。   □空无力待缘,是待众缘义。   □有有力不待缘,是决定义。   □有有力待缘,是引自果义。   □有无力待缘,是恒随转义。  此六义开合自在,或约体唯一,或约义分二,谓空、有;或约用分,则可归纳为三:有力不待缘、有力待缘、无力待缘。  此四门中,由上述二门而引导出十玄缘起无碍法、六相圆融义二门的意义。  十玄缘起无碍法与六相圆融义,是华严的根本教理,二者会通而构成法界缘起的中心内容。  十玄缘起无碍法:有喻说及法说。喻说是以数十钱之喻,先说明异体门与同体门以及相即、相入之义。法说是列举十玄之名,以显重重无尽义。   □同时具足相应门      □秘密隐显俱成门   □一多相容不同门      □诸藏纯杂具德门   □诸法相即自在门      □十世隔法异成门   □因陀罗网境界门      □唯心回转善成门   □微细相容安立门      □托事显法生解门  六相圆融义:说明总相、别相、同相、异相、成相、坏相等六相,相互圆融而不相碍。六相圆融是十玄缘起的基本,透过六相,论述法界缘起事物中的相貌与关系,以证成华严法界一大总门体的圆融理境。  综观《五教章》,前二门建立一乘及摄益,是属全书的概说。其次自第三古今立教至第八施设异相共六门,是说明华严教学在整个佛教教学上所占的地位。第九所诠差别一门是以其特色,提出对比,而说明华严教学与其他教学的关系。第十义理分齐门则为华严哲学的核心。  本书今收录于《嘉兴藏》第五册、《龙藏》第一二一册、《卍正藏》第六十六册、《大正藏》第四十五册。其主要注疏有:  □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义苑疏  十卷  宋.道亭述  □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焚薪   二卷  宋.师会录  □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复古记  六卷  宋.师会述  □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集成记  一卷  宋.希迪述  此外可参考《华严五教章名目》、日本寿灵的《华严五教章指事》、凝然的《五教章通路记》、龟山教信着,印海译的《华严学》等。  □试说明华严宗的判教。  □试论述贤首的十玄缘起无碍法与六相圆融义。

\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眼还眼 以眼还眼

以眼还眼成语名称以眼还眼成语拼音yǐ yǎn huán yǎn成...

以直抱怨 以直抱怨

以直抱怨成语名称以直抱怨成语拼音yǐ zhí bào yuàn成...

以筦窥天 以筦窥天

以筦窥天...

以直报怨 以直报怨

以直报怨成语名称以直报怨成语拼音yǐ zhí bào yuàn成...

以白诋青 以白诋青

以白诋青...

最新文章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古诗原文[挑...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_1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_1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深而不诡 情深而不诡

情深而不诡...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情;性自有常,故任性人...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古诗原文[挑错/...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 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

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