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言:近来,我写了两篇短文《 念佛往生 的误区》和《信仰的 魔桶 与破执》,经华人佛教推出之后,引起强烈反响,有称我为佛者,有骂我为魔者,更不乏人身攻击者。各随其缘,好不热闹!对于我提倡的破执,更有人说长道短,说净土宗不提倡破执,说只要 信愿行 三者俱足,就能往生。却不知,那 行 ,便是破执。无执的 行 ,才是佛教提倡的 正行 。正法提倡的,便是正行。没有正行的教派,是很容易 异化 的。
雪漠(图片来源:资料图)
要知道,我提倡的 破执 ,其实是外道与内道的分水岭。外道不一定需要终极的破执,而内道则必须破执。没有破执,就没有佛教。
破执是佛教独有的。为了区别内道与外道,释迦牟尼定了四个标准,人称 四法印 。符合 四法印 者,是内道;不符合 四法印 者,是外道。需要说明的是,外道是个中性词,并无贬意。佛门将不符合其精神者都称为外道,虽有内外之分,却无尊贬之意。佛教提倡包容,它从不偍倡用武力去传教。
抛开繁琐名相简而言之,佛教的 四法印 都为了破执: 有漏皆苦 ,是为了破除对红尘俗世欲望的执著; 诸行无常 ,是为了破除对 诸行 的执著; 诸法无我 ,是为了破除对 法 、 我 或 神我 的执著。只有实现破执,才能达成 寂静涅槃 。 涅槃 是破执超越后的结果。当然,还有 三法印 、 一法印 之说,无论多少 法印 ,都离不开破执。那 一法印 ,指的便是破执的空性智慧。佛教认为,只要能破执,便能达成解脱。
从早期的上座部佛教,传承几千年,直到今天,佛教可以有诸多形式上的变化,但唯独在破执上,以一贯之,从不曾异化。能破 我执 者,便是阿罗汉;能破 法执 者,便是菩萨。不能破执者,便是迷情凡夫。
小乘当然首重破执,以破 我执 为主,一破 我执 ,便 黄金与牛粪同值,虚空与手掌无别 ,便 梵行已立,不受后有 ,便成 离欲 无漏 的阿罗汉了。
大乘源于小乘。实现小乘提倡的破执后,再去利众,便是大乘了。只是大乘除破 我执 之外,更要破除 法执 。在对执著的破除上,大乘更进了一步。
至于密乘,更不离破执。为实现破执而修持一些秘密传承的教法,便成了我们所说的密乘。它提倡,除了破我法二执,还要破细微无明等。按经典的说法,一些细微的无明习气,需要用密乘独有的方便法门才能破除。关于这一点,读者可以参阅我的《光明大手印:实修顿入》、《光明大手印:参透生死》等书。
试想,要是你连执都破不了,谈何利众?正如你自己不会游泳,却要去抢救沉溺于深海的落水者,是不是有些自不量力?
所以,破执是佛教的终极真理,也是其不可动摇的标杆。没有对执著的最后破除,便没有真正的佛教。
笔者研究过一些著名的宗教,我不但知其名相,更入其堂奥。我发现,在世间法层面,佛道和外道的区别不很大,都有戒,都有定,都有各自的慧,都强调善,都强调利众,都有一系列宗教哲学、宗教组织、宗教礼仪、宗教体验等等。虽有名相上的差异,但其本质大多相似,多强调 因信得度 。其信仰的对象,也大同小异,或上帝,或梵天,或老天爷,或安拉,或玉皇大帝,或帝释天,或太上老君,或阿弥陀佛,等等。其对终极目标的表述,也大同小异,多是对各民族世间法需求的一种 升华 :爱黄金者,有黄金铺地;爱莲花者,有通天莲池;爱白玉者,有玉楼琼阁;爱美女者,有无量天女;爱佛者,有阿弥陀佛;爱上帝者,可面见上帝;爱长寿者,可得无量寿;爱权力者,可以当天主 如是云云,皆是世间法欲求的 升级版 。它们体现了不同的人类或种族对终极目标的追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们没有谁高谁低、谁好谁坏的区别,是故佛说: 一切善法,皆是佛法。
只有在出世间法的破执上,佛教才实现了最后的超越,佛故云: 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所谓 无为法 ,是破执后的清净之法。就是说,在有为法――即非破执层面的世间法上――诸多圣贤,其实是大同小异的,它们有着本质上的相似,也有某种精神上的相同。以是故,有人便认为耶稣是观音菩萨的化身。
佛教提倡的慈悲,在某种层面上,确实相似于基督教所说的博爱。区别只是,那世间法的 博爱 ,只有达成了出世间意义上的最后破执,才会实现 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所以,破执后的佛门里,不曾像 十字军东征 那样杀过谁。不破执的基督教世界,历史上则四处征战,时下也时时点起战火。他们不一定博爱 异教徒 。便是在莎士比亚的著作中,也会常常看到对 异教徒 的诅咒和蔑视。而那个以基督徒自命的希特勒,更会以屠杀犹太人来实现其 博爱 。执著不破,那 博爱 便有条件: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这一点,非常像现在的某些汉地寺院。
他们排斥一切非净土的经典,更有烧毁密乘经典者。充斥于佛殿的,多是低层次的通俗读物。这一来,许多不明底细的人,就会错看佛教,以为它只是迷信老婆婆们的精神鸦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