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读诵网
标题

第一卷 大智度论

来源:楞严经读诵网作者:龙树菩萨 造时间:2019-06-25 13:34:48
第一卷 大智度论摩诃般若波罗蜜经释论序长安释僧叡述夫万有本于生生,而生生者无生;变化兆于物始,而始始者无始。然则无生无始,物之性也:生始不动于性,而万有陈于外;悔吝生于内者,其唯邪思乎?正觉有以见邪思之自起,故阿含为之作;知滞有之由惑,故般若为之照。然而照本希夷,津涯浩汗;理超文表,趣绝思境。以言求

第一卷 大智度论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释论序

长安释僧叡述

夫万有本于生生,而生生者无生;变化兆于物始,而始始者无始。然则无生无始,物之性也:生始不动于性,而万有陈于外;悔吝生于内者,其唯邪思乎?正觉有以见邪思之自起,故阿含为之作;知滞有之由惑,故般若为之照。然而照本希夷,津涯浩汗;理超文表,趣绝思境。以言求之,则乖其深;以智测之,则失其旨!二乘所以颠沛于三藏,杂学所以曝鳞于龙门者,不其然乎?

是以马鸣起于正法之余,龙树生于像法之末。正余易宏,故直振其遗风,莹拂而已;像末多端,故乃寄迹凡夫,示悟物以渐。又假照龙宫,以朗搜玄之慧;托闻幽秘,以穷微言之妙。尔乃宪章智典,作兹释论。其开夷路也,则令大乘之驾,方轨而直入;其辩实相也,则使妄见之惑,不远而自复。其为论也,初辞拟之,必标众异以尽美;卒成之终,则举无执以尽善。释所不尽,则立论以明之;论其未辩,则寄折中以定之。使灵篇无难喻之章,千载悟作者之旨,信若人之功矣!

有鸠摩罗耆婆法师者,少播聪慧之闻,长集奇拔之誉;才举则亢标万里,言发则英辩荣枯;常杖兹论焉渊镜,凭高志以明宗。以秦弘始三年,岁次星纪,十二月二十日,自姑臧至长安。秦王虚襟,既已蕴在昔见之心,岂徒则悦而已!晤言相对,则淹留终日;研微造尽,则穷年忘倦。又以晤言之功虽深,而恨独得之心不旷;造尽之要虽玄,而惜津梁之势未普。遂以莫逆之怀,相与宏兼忘之慧。乃集京师义业沙门,命公卿赏契之士,五百余人,集于渭滨逍遥园堂。銮舆伫驾于洪涘,禁御息警于林间。躬览玄章,考正名于梵本;咨通津要,坦夷路于来践。经本既定,乃出此释论。

论之略本,有十万偈,偈有三十二字,并三百二十万言。梵夏既乖,又有烦简之异;三分除二,得此百卷;于大智三十万言,玄章婉旨,朗然可见。归途直达,无复惑趣之疑,以文求之,无间然矣。故天竺传云:像正之末,微马鸣、龙树,道学之门,其沦胥溺丧矣!其故何耶?寔由二末契微,邪法用盛;虚言与实教并兴,险径与夷路争辙。始进者化之而流离,向道者惑之而播越,非二匠其孰与正之!是以天竺诸国,为之立庙,宗之若佛。又称而咏之曰:“智慧日已颓,斯人令再曜;世昏寝已久,斯人悟令觉!”若然者,真可谓功格十地,道侔补处者矣。传而称之,不亦宜乎?幸哉!此中鄙之外,忽得全有此论;梵文委曲,皆如初品。

法师以秦人好简,故裁而略之;若备译其文,将近千有余卷。法师于秦语大格,唯译一往;方言殊好,犹隔而未通。苟言不相喻,则情无由比;不比之情,则不可以托悟怀于文表;不喻之言,亦何得委殊于一致?理固然矣!进欲停笔争是,则交竞终日,卒无所成;退欲简而便之,则负伤于穿凿之讥。以二三唯案译而书,都不备饰;幸冀明悟之贤,略其文而挹其玄也。

缘起论

智度大道佛善来,智度大海佛穷底,智度相义佛无碍,稽首智度无等佛。

有无二见灭无余,诸法实相佛所说,常住不坏净烦恼,稽首佛所尊重法。

圣众大海行福田,学无学人以庄严,后有爱种永已尽,我所既灭根已除;

已舍世间诸事业,种种功德所住处,一切众中最为上,稽首真净大德僧。

一心恭敬三宝已,及诸救世弥勒等,智慧第一舍利弗,无诤空行须菩提。

我今如力欲演说,大智彼岸实相义,愿诸大德圣智人,一心善顺听我说!

问曰:佛以何因缘故,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诸佛法不以无事及小因缘而自发言,譬如须弥山王,不以无事及小因缘而动。今有何等大因缘故,佛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答曰:佛于三藏中,广引种种诸喻,为声闻说法,不说菩萨道。唯中阿含本末经中,佛记弥勒菩萨:“汝当来世,当得作佛,号字弥勒。”亦不说种种菩萨行。佛今欲为弥勒等,广说诸菩萨行,是故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复次,有菩萨修念佛三昧,佛为彼等欲令于此三昧得增益故,说般若波罗蜜经。如般若波罗蜜初品中说:佛现神足,放金色光明,遍照十方如恒河沙等世界,示现大身,清净光明,种种妙色满虚空中。佛在众中,端正殊妙,无能及者,譬如须弥山王处于大海。诸菩萨见佛神变,于念佛三昧倍复增益。以是事故,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复次,菩萨初生时,放大光明,普遍十方,行至七步,观察四方,作师子吼而说偈言:

“我生胎分尽,是最末后身;我已得解脱,当复度众生。”

作是誓已,身渐长大,欲舍亲属,出家修道。中夜起观,见诸妓直后妃婇女,状若臭尸。即命车匿,令鞁白马,夜半逾城,行十二由旬,到跋伽婆仙人所住林中,以刀剃发,持上妙宝衣,贸粗布僧伽梨。于尼连禅河侧,六年苦行,日食一麻,或食一米等,而自念言:“是处非道!”尔时,菩萨舍苦行处,到菩提树下,坐金刚处。魔王将十八亿万众来坏菩萨,菩萨以智慧功德力故,降魔众已,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时,三千大千世界主梵天王,名式弃,及色界诸天等,释提桓因及欲界诸天等,并四天王,皆诣佛所,劝请世尊初转法轮。亦是菩萨念本所愿,及大慈大悲故,受请说法。诸法甚深者,般若波罗蜜是。是故佛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复次,有人疑佛不得一切智。所以者何?诸法无量无数,云何一人能知一切法?佛住实相清净如虚空、无量无数般若波罗蜜法中,自发诚言:“我是一切智人,欲断一切众生疑。”以是故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复次,有众生应得度者,以佛大功德、智慧无量、难知难解故,为恶师所惑,心没邪法,不入正道,为是辈人起大慈心,以大悲手拔之,令入佛道,是故自现最妙功德,出大神力。如般若波罗蜜初品中说:佛入三昧王三昧,从三昧起,以天眼观十方世界,举身毛孔皆笑,从其足下千辐轮相,放六百千万亿种种色光明,从足指上至肉髻,处处各放六百千万亿种种色光明,普照十方无量无数如恒河沙等诸佛世界,皆令大明。佛欲宣示一切诸法实相,断一切众生疑结故,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复次,有恶邪人,怀嫉妒意,诽谤言:“佛智慧不出于人,但以幻术惑世。”断彼贡高邪慢意故,现无量神力、无量智慧力,于般若波罗蜜中,自说我神德无量,三界特尊,为一切覆护;若一发恶念,获罪无量;发一净信,受人天乐,必得涅槃果。

复次,欲令人信受法故,言:“我是大师,有十力、四无所畏,安立圣主住处,心得自在,能师子吼,转妙法轮,于一切世界最尊最上。”

复次,佛世尊欲令众生欢喜故,说是般若波罗蜜经,言:“汝等应生大喜!何以故?一切众生入邪见网,为异学恶师所惑。我于一切恶师邪网中得出。十力大师,难可值见,汝今已遇。我随时开发三十七品等诸深法藏,恣汝采取。复次,一切众生为结使病所烦恼,自有生死已来,无人能治此病者,常为外道恶师所误。我今出世为大医王,集诸法药,汝等当服。”是故佛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复次,有人念言:“佛与人同,亦有生死,实受饥渴、寒热、老病。”佛欲断彼意故,说是摩诃般若波罗蜜经,示言:“我身不可思议。梵天王等诸天祖父,于恒河沙等劫中,欲思量我身,寻究我声,不能测度,况我智慧三昧?”如偈说:

“诸法实相中,诸梵天王等,一切天地主,迷惑不能了!

此法甚深妙,无能测量者,佛出悉开解,其明如日照。”

又如佛初转法轮时,应持菩萨从他方来,欲量佛身,上过虚空无量佛刹,到华上世界,见佛身如故,而说偈言:

“虚空无有边,佛功德亦尔;设欲量佛身,唐劳不能尽!

上过虚空界,无量诸佛土,见释师子身,如故而不异!

佛身如金山,演出大光明,相好自庄严,犹如春华敷。”

如佛身无量,光明、音响亦复无量,戒、定、慧等诸佛功德皆悉无量。如密迹经中三密,此中应广说。

复次,佛初生时,堕地行七步,口自发言,言竟便默,如诸婴孩,不行不语,乳哺三年,诸母养育,渐次长大。然佛身无数,过诸世间,为众生故,现如凡人。凡人生时,身分诸根及其意识未成就故,身四威仪坐卧行住,言谈语默,种种人法,皆悉未了;日月岁过,渐渐习学,能具人法。今佛云何生便能语能行,后更不能?此事可怪!当知但以方便力故,现行人法,如人威仪,令诸众生信于深法。若菩萨生时,便能行能语,世人当作是念:“今见此人,世未曾有,必是天、龙、鬼、神,其所学法,必非我等所及。何以故?我等生死肉身,为结使业所牵,不得自在,如此深法,谁能及之?”以此自绝,不得成贤圣法器。为是人故,于岚毗尼园中生。虽即能至菩提树下成佛,以方便力故,而现作孩童、幼稚、少年、成人;于诸时中,次第而受嬉戏、术艺、服御、五欲,具足人法。渐见老病死苦,生厌患心,于夜中半,逾城出家,到郁特伽阿罗罗仙人所,现作弟子而不行其法。虽以常用神通,自念宿命,迦葉佛时持戒行道,而今现修苦行六年求道。菩萨虽主三千大千世界,而现破魔军,成无上道。随顺世法故,现是众变。今于般若波罗蜜中,现大神通智慧力故。诸人当知佛身无数,过诸世间。

复次,有人应可度者,或堕二边;或以无智故,但求身乐;或有为道故,修著苦行。如是人等,于第一义中,失涅槃正道。佛欲拔此二边,令入中道,故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复次,分别生身、法身、供养果报故,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如舍利塔品中说。

复次,欲说阿鞞跋致、阿鞞跋致相故。

复次,欲说魔幻、魔伪、魔事故。

复次,为当来世人,供养般若波罗蜜因缘故;又欲授三乘记莂故,说是般若波罗蜜经。如佛告阿难:“我般涅槃后,此般若波罗蜜当至南方,从南方至西方,后五百岁当至北方。是中多有信法善男子、善女人,种种华香、缨络、幢幡、伎乐、灯明、珍宝,以财物供养。若自书,若教人书,若读诵、听说,正忆念、修行,以法供养。是人以是因缘故,受种种世间乐;末后世时,得三乘,入无余涅槃。”如是等观诸品中因缘事故,说般若波罗蜜经。

复次,佛欲说第一义悉檀相故,说是般若波罗蜜经。有四种悉檀:一者、世界悉檀,二者、各各为人悉檀,三者、对治悉檀,四者、第一义悉檀。四悉檀中,总摄一切十二部经、八万四千法藏,皆是实,无相违背。佛法中实,有以世界悉檀故实,有以各各为人悉檀故实,有以对治悉檀故实,有以第一义悉檀故实。

云何名世界悉檀?有法从因缘和合故有,无别性。譬如车,辕、辐、轴、辋等和合故有,无别车也。人亦如是,五众和合故有,无别人也。

问曰:如佛说:“我以清净天眼,见诸众生死此生彼,随善恶业受果报:善业者生天人中,恶业者堕三恶道。”复次,经言:一人出世,多人蒙庆,福乐饶益,佛世尊也。如法句中说:神自能救神,他人安能救!神自行善智,是最能自救。如瓶沙王迎经中,佛说:“凡人不闻法,凡人著于我。”又佛二夜经中说:佛从得道夜,至般涅槃夜,是二夜中间所说经教,一切皆实不颠倒。若实无人者,佛云何说人等?

答曰:人等世界故有,第一义故无。如如、法性、实际,世界故无,第一义故有;人等亦如是,第一义故无,世界故有。所以者何?五众因缘有故有人。譬如乳,色、香、味、触因缘有故有;若乳实无,乳因缘亦应无。今乳因缘实有故,乳亦应有。非如一人第二头、第三手,无因缘而有假名。如是等相,名为世界悉檀相。

云何名各各为人悉檀?观人心行而为说法,于一事中,或听或不听。如经中所说:杂报业故,杂生世间,得杂触,得杂受。更有破群那经中说:无人得触,无人得受。

问曰:此二经云何通?

答曰:以有人疑后世,不信罪福,作不善行,堕断灭见;欲断彼疑,舍彼恶行,欲拔彼断见故,说杂生世间,得杂触,得杂受。是破群那计有我有神,堕计常中。破群那问佛言:“大德,谁受?”若佛说某甲某甲受,便堕计常中,其人我见倍复牢固,不可移转,是以不说有受者、触者。如是等相,名为各各为人悉檀。

云何名对治悉檀?有法,对治则有,实性则无。譬如重、热、腻、酢、咸药草饮食等,于风病中名为药,于余病非药;若轻、冷、甘、苦、涩药草饮食等,于热病名为药,于余病非药;若轻、辛、苦、涩、热药草饮食等,于冷病中名为药,于余病非药。佛法中治心病亦如是:不净观思惟,于贪欲病中,名为善对治法;于瞋恚病中,不名为善,非对治法。所以者何?观身过失,名不净观;若瞋恚人观过失者,则增益瞋恚火故。思惟慈心,于瞋恚病中,名为善对治法;于贪欲病中,不名为善,非对治法。所以者何?慈心于众生中求好事,观功德;若贪欲人求好事,观功德者,则增益贪欲故。因缘观法,于愚痴病中,名为善对治法;于贪欲、瞋恚病中,不名为善,非对治法。所以者何?先邪观故生邪见,邪见即是愚痴。

问曰:佛法中说十二因缘甚深。如说,佛告阿难:“是因缘法甚深,难见难解,难觉难观,细心巧慧人乃能解。愚痴人于浅近法,犹尚难解,何况甚深因缘?”今云何言愚痴人应观因缘法?

答曰:愚痴人者,非谓如牛羊等愚痴;是人欲求实道,邪心观故生种种邪见。如是愚痴人,当观因缘,是名为善对治法。若行瞋恚、贪欲人,欲求乐,欲恼他,于此人中,非善非对治法;不净、慈心思惟,是二人中,是善是对治法。何以故?是二观能拔瞋恚、贪欲毒刺故。

复次,著常颠倒众生,不知诸法相似相续有;如是人观无常,是对治悉檀法,非第一义。何以故?一切诸法自性空故。如偈说言:

“无常见有常,是名为颠倒;空中无无常,何处见有常?”

问曰:一切有为法,皆无常相应,是第一义。所以者何?一切有为法,生、住、灭相,前生、次住、后灭故,云何言无常非实?

答曰:有为法不应有三相。何以故?三相不实故。若诸法生、住、灭是有为相者,今生中亦应有三相,生是有为法故;如是一一处亦应有三相,是则无穷,住、灭亦如是。若诸生、住、灭各更无生、住、灭者,不应名有为法。何以故?有为法相无故。以是故,诸法无常,非第一义悉檀。

复次,若一切实性无常,则无行业报。何以故?无常名生灭失故,譬如腐种子不生果。如是则无行业,无行业云何有果报?今一切贤圣法有果报,善智之人所可信受,不应言无。以是故,诸法非无常性。如是等无量因缘说,不得言诸法无常性。一切有为法无常,苦、无我等亦如是。如是等相,名为对治悉檀。

云何名第一义悉檀?一切法性,一切论议语言,一切是法非法,一一可分别破散;诸佛、辟支佛、阿罗汉所行真实法,不可破,不可散。上三悉檀中所不通者,此中则通。

问曰:云何通?

答曰:所谓通者,离一切过失,不可变易,不可胜。何以故?除第一义悉檀,诸余论议,诸余悉檀,皆可破故。如众义经中偈说:

“各各自依见,戏论起诤竞,知此为知实,不知为谤法。

不受他法故,是则无智人;诸有戏论者,悉皆是无智。

若依自见法,而生诸戏论,若是为净智,无非净智者。”

于此三偈中,佛说第一义悉檀相。所谓世间众生自依见,自依法,自依论议,而生诤竞;戏论即诤竞本,戏论依诸见生。如偈说:

“有受法故有诸论,若无有受何所论?有受无受诸见等,是人于此悉已除。”

行者能如实知此者,于一切法、一切戏论,不受不著,不见是实,不共诤竞,能知佛法甘露味。若不尔者,则谤法。若不受他法,不知不取,是无智人。如是则诸有戏论者,皆是无智。何以故?各各不相受法故,所谓有人自谓法第一实净,余人法妄语不净。譬如世间治法,刑罚杀戮,种种不净,世间人信受行之,以为真净;于余出家善圣人中,是最为不净。外道出家人法,五热中一脚立、拔发等,尼揵子辈以为妙慧,余人说此为痴法。如是等种种外道出家、白衣婆罗门法,各各自以为好,余皆妄语。

是佛法中,亦有犊子比丘说:“如四大和合有眼法,如是五众和合有人法。”犊子阿毗昙中说:“五众不离人,人不离五众。不可说五众是人,离五众是人,人是第五不可说法藏中所摄。”说一切有道人辈言:“神人、一切种、一切时、一切法门中求不可得,譬如兔角龟毛常无。复次,十八界、十二入、五众实有自性,而人此中不摄。”更有佛法中方广道人言:“一切法不生不灭,空无所有,譬如兔角龟毛常无。”如是等一切论议师辈,自守其法,不受余法,此是实,余者妄语。若自受其法,自法供养,自法修行,他法不受、不供养为作过失。若以是为清净得第一义利者,则一切无非清净。何以故?彼一切自受法故。

问曰:若诸见皆有过失者,第一义悉檀何者是?

答曰:一切语言道断,心行处灭,遍无所依,不示诸法,无初、无中、无后,不尽不坏,是名第一义悉檀。如摩诃衍义偈中说:

“语言尽竟,心行亦讫;不生不灭,法如涅槃。

说诸行处,名世界法;说不行处,名第一义。

一切实一切非实,及一切实亦非实,

一切非实非不实,是名诸法之实相。”

如是等处处经中说第一义悉檀。是义甚深,难见难解;佛欲说是义故,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复次,欲令长爪梵志等大论议师,于佛法中生信故,说是摩诃般若波罗蜜经。有梵志号名长爪,更有名先尼、婆蹉、衢多罗,更有名萨遮加、摩揵提等。是阎浮提大论议师辈言:“一切论可破,一切语可坏,一切执可转故,无有实法可信可恭敬者。”如舍利弗本末经中说:舍利弗舅摩诃俱絺罗,与姊舍利论议不如。俱絺罗思惟念言:“非姊力也,必怀智人,寄言母口。未生乃尔,及生长大,当如之何?”思惟是已,生憍慢心,为广论议故,出家作梵志。入南天竺国,始读经书。诸人问言:“汝志何求?学习何经?”长爪答言:“十八种大经,尽欲读之。”诸人语言:“尽汝寿命,犹不能知一,何况能尽?”长爪自念:“昔作憍慢,为姊所胜,今此诸人复见轻辱。”为是二事故,自作誓言:“我不翦爪,要读十八种经尽。”人见爪长,因号为长爪梵志。是人以种种经书智慧力,种种讥刺是法是非法、是应是不应、是实是不实、是有是无,破他论议。譬如大力狂象,搪擋硖#?弈苤普撸蝗缡浅ぷ﹁笾疽月垡榱Γ?莘?盥凼σ眩?怪聊?ね庸?跎岢悄锹蘧勐洌?帘旧?Γ?嗜搜裕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直抱怨 以直抱怨

以直抱怨成语名称以直抱怨成语拼音yǐ zhí bào yuàn成...

以筦窥天 以筦窥天

以筦窥天...

以直报怨 以直报怨

以直报怨成语名称以直报怨成语拼音yǐ zhí bào yuàn成...

以白诋青 以白诋青

以白诋青...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成语名称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成...

最新文章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古诗原文[挑...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_1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_1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深而不诡 情深而不诡

情深而不诡...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情;性自有常,故任性人...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古诗原文[挑错/...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

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 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

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

手机版 网站地图